《“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docx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1一、学情分析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到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2.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二、教学设想与目标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认识“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以及反问句式,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是: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能找出“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4.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四、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2.师:课前老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学们请看。教师读出以下数据。(多媒体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场景及以下数据:)你知道吗?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设计意图:使学生恍然觉悟,一粒米、一滴水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3.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4.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进入十一单元大与小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11.大与小“扫一室”与“扫天下”)(设计意图:课题“扫天下”的天下写得大一些,是为了使学生从感观上初步体会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实际上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带着你们的问题,出声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圈画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语句。(学生读文圈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在读文时适当地做出圈画,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习惯。)2.谁能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交流补充,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3.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的哪几段有关系?4.是的3~5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仔细读这几段,想一想在这几段中,你打算解决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找重点段,引导学生掌握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5.你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打算怎么解决呢?6.好,自由寻找合作小伙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7.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补充,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对于课文中的难懂词语、问题、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领会了。)师:是的,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只是举手之劳,不必花费太多心思,日常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去成就大事呢?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你们认为我们在读这三段课文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谁想来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我们评价出他们读得怎么样。8.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9.学生在朗读中可能会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吓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