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件 流动流体 14.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工原理课件 流动流体 14.ppt

化工原理课件流动流体14.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流体流动1.4.1两种阻力损失2、管件:管与管的连接部件用以改变管道方向、连接支管、改变管径及堵塞管道等。3、阀门用以调节流量。(1)截止阀依靠阀盘的上升或下降,改变阀盘与阀座的距离,调节流量。优点:严密可靠,可较精确地调节流量。缺点构造比较复杂,流动阻力较大。常用于蒸汽、压缩空气及液体输送管道。流体中含有悬浮颗粒时应避免使用。(2)闸阀利用闸板的上升或下降,以调节管路中流体的流量。优点:闸阀构造简单,液体阻力小,且不易为悬浮物所堵塞,常用于大直径管道。缺点是闸阀阀体高;制造、检修比较困难。(3)止逆阀:又称为单向阀。只允许流体沿单方向流动。止逆阀只能在单向开关的特殊情况下使用。二、两种阻力损失单位质量流体流动时所损失的机械能,J/kg。1.4.2直管阻力损失垂直作用于截面1-1’上的压力:——圆形直管阻力所引起能量损失的通式(对于滞流或湍流都适用),范宁公式。λ为无因次的系数,称为摩擦因数。2、层流时的直管阻力损失思考:滞流流动时,当体积流量为qv的流体通过直径不同的管路时;△Pf与管径d的关系如何?3、湍流时的摩擦系数与因次分析法因次分析法特点:通过因次分析法得到数目较少的无因次变量,按无因次变量组织实验,从而大大减少了实验次数,使实验简便易行。依据:因次一致性原则白金汉(Buckinghan)所提出的π定理。分析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公式:1)析因实验用幂函数表示为:3)数据处理4、摩擦因数图湍流光滑管区:Re≥4000时的最下面一条曲线。λ与ε/d无关,而仅与Re有关。d)完全湍流区:图中虚线以上的区域。λ=φ(ε/d),与Re无关当ε/d一定时,λ为一常数。。由范宁公式,若l/d一定,则阻力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hf∝u2/2,称作阻力平方区。则ε/d越大,到达阻力平方区所需要的Re就越小。5、管壁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③湍流时,以δb表示滞流内层的厚度:ⅰ.δb>ε,管壁粗糙度对λ的影响与滞流时相近。ⅱ.Re↑,滞流内层变薄,δb<ε,壁面凸出部分伸入湍流区内与流体质点发生碰撞,此时λ=f(Re,ε/d),Re愈大,粗糙度对λ的影响愈显著。当Re增大到一定程度,层流内层薄得使表面得凸出完全暴露在湍流区内,则再增大Re,只要ε一定,λ就一定,此时就进入了阻力平方区。6、λ值的经验关系式层流:海根-泊谡叶①粗糙管柯尔布鲁克湍流:完全湍流区②光滑管布拉修斯Re=3×103~1×105讨论:层流hfu/d2粗糙管完全湍流区hfu2/d湍流粗糙管hfu(1.75-1.8)光滑管hfu1.75思考题非圆形管摩擦损失计算式7.非圆形管内的摩擦损失圆形管道,管道截面为:流体润湿的周边长度为:πd当量直径的定义是经验性的,并无充分的理论依据。将求阻力损失中的改成即可求。但对于层流流动:套管环隙:。正方形截面:。长为,宽为的矩形截面:;;注:非圆形管道的截面积不能用求,也不能用求例:套管由φ57×3.5mm和φ25×2.5mm钢管组成,则环隙截面积为:______mm2,润湿周边为_mm,当量直径为mm。1.4.3局部阻力损失突然扩大与突然缩小管出口1.4.4管路中的总能量损失总结:管路系统的总阻力损失为例1:有一突然扩大管按图示两个方向设置,并在同一位置装有U形管压差计,假设两种情况的流量qV相同,对应管径相等,U形管压差计读数是R>R’、R=R’还R<R’?例2:用泵把20℃的苯从地下储罐送到高位槽,流量为300l/min。高位槽液面比储罐液面高10m。泵吸入管路用φ89×4mm的无缝钢管,直管长为15m,管路上装有一个底阀(可粗略的按旋启式止回阀全开时计)、一个标准弯头;泵排出管用φ57×3.5mm的无缝钢管,直管长度为50m,管路上装有一个全开的闸阀、一个全开的截止阀和三个标准弯头。储罐及高位槽液面上方均为大气压。设储罐液面维持恒定。试求泵的轴功率。设泵的效率为70%。分析:解:取储罐液面为上游截面1-1,高位槽液面为下游截面2-2,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式中苯的密度为880kg/m3,粘度为6.5×10-4Pa·s(2)排出管路上的能量损失∑hf,b出口阻力系数ξe=1(3)管路系统的总能量损失:例3:溶剂由容器A流入B。容器A液面恒定,两容器液面上方压力相等。溶剂由A底部倒U型管排出,其顶部与均压管相通。容器A液面距排液管下端6.0m,排液管为60×3.5mm钢管,由容器A至倒U型管中心处,水平管段总长3.5m,有球阀1个(全开),90°标准弯头3个。试求:要达到12m3/h的流量,倒U型管最高点距容器A内液面的高差H。(=900kg/m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