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历史必修三高考的复习提纲精品多篇前言:高二历史必修三高考的复习提纲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篇一一、经典力学1、伽利略力学①背景: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科学研究。②成就: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物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外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③意义: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牛顿经典力学①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②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③意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二、相对论的创立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2、内容:①提出: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②内容: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3、意义: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②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三、量子论: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②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①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②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3、影响①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②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③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历史必修三问答题知识点篇二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3、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4、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5、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6、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7、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2、分封制: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3、军功授爵: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4、皇帝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5、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