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歌谣学语法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很重视人文教育,上起来生动活泼,与现实联系很紧密。但是对语法知识几乎没有涉及,语文新课标对此也只字未提,有些作业设计却与语法时有关联,所以教起来有些困难,学生学起来更是困难。我为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编写歌诀,寓教于乐,起到了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功效。一、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在学习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转换时,学生对反问句的特点把握不准确,转换更是无从谈起。为了突破难点,我首先给学生讲清反问句的特点,即无疑而问,答在问中,旨在加强语气。然后针对反问句的特点,编写了一首歌诀:反问句,真奇怪。肯定式,表否定;否定式,表肯定。学生很快便熟读成诵,并且准确把握了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的要点:增删否定词“不、没、没有”,变换句末标点符号。例如:(1)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里能不幸福吗?(2)我们怎能忘记母校老师六年来的培育之恩呢?这两个句子都是无疑而问,不需回答,意在加强语气。第一个句子是否定形式反问,表达的是肯定意思,如转换成陈述句,就要去掉否定词“不”和句末语气词“吗”,同时把问号变成句号,即: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里很幸福。第二个句子正好相反,是肯定形式反问,表达的则是否定意思,转换成陈述句就要加上否定词,即:我们不能忘记母校老师六年来的培育之恩。二、缩句在小学阶段,缩句是颇让学生头痛的一个问题,极易出错。我总结了学生缩句时出错的种种类型,归纳了几句歌谣:陈述句,分两边,去“的”(地)前,留“不、没”,“着、了、过”,紧跟随,缩句后,剩主干,意不变,更简练。一个陈述句,先找出陈述对象,即什么人、什么物,再分析陈述内容,人和物怎么样或干什么。然后分别就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删减修饰成分,注意一点:不能改变原句意思。譬如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枝叶刀削斧砍,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但依然是一棵大树。比如:(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4)穿着各色服装的人们在大街上迎接解放军。(5)桑娜想到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生病的女邻居西蒙。(6)我不喜欢看夏日傍晚那如血的晚霞按照缩句的原则,首先将句子分成两部分,找出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人和物或某一处所干什么、怎么样、有什么,然后根据歌诀去删减枝叶成分,注意保留动词后面的“着、了、过”和否定词“不、没”,保证句意不变。缩句后变成:(3)天空中挂着圆月。(4)人们迎接解放军。(5)桑娜想到了西蒙。(6)我不喜欢晚霞。三、修改病句学生修改病句常常出错,究其原因,关键是找不出病原,只好病急乱开方,或者束手无策。如同医生看病,先要望、闻、问、切查明病因,然后方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在指导学生修改病句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感悟句子的不畅,然后对照歌诀相应修改:检查语病要细心,主干残缺是病因;再看枝叶各成分,能否搭配语中心。下面语病常常见,熟悉现象心有底。词语是否用恰当,语序是否属合理;前后矛盾要解决,词语重复留其一。修改病句要牢记,添、删、调、换百病去。我们看下列从学生作文中摘录的病句:(7)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他进步很快。(8)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着“先进班集体”。(9)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10)小红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11)近几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12)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班长的发言。(13)再过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小学毕业了。(14)学校花园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真是美丽极了。(7)(8)两句的主要成分残缺,(7)句删去“使”,陈述对象便明确了。(8)句在后面添加“的奖旗”,陈述内容才完整。(9)句“明确”与“学习态度”不搭配,应把“明确”改为“端正”,或者把“学习态度”改为“学习目标”。(10)句“加入”与“少先队员”不搭配,可把“少先队员”改为“少先队组织‘。(11)句“改善”用词不当,应调整为“提高”。(12)句“讨论”与‘听取“词序颠倒,应调换为“听取并讨论”。(13)句“整整’与“左右”相矛盾,删去其中一个词语即可。(14)句“五颜六色”与“姹紫嫣红”语意重复,也要删掉其中一个。一首首琅琅上口的歌诀,既渗透了语法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技能训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