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大力发展体育休闲类园林空间.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提倡大力发展体育休闲类园林空间.doc

提倡大力发展体育休闲类园林空间.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提倡大力发展体育休闲类园林空间1概念引入及其重要作用1.1体育休闲的含义“体育(PhysicalEducation)”一词,19世纪60年代由西方传入,目前对体育的定义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既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休闲(Relaxation)”则是指“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旅游度假、康体等活动,从而使人身心得到放松,享受精神上的愉悦”。1.2体育休闲的社会作用和意义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创造了体育,同时又在满足人类对文化、精神生活追求与渴望的社会需要中发展了体育,人们可以通过体育项目来相互学习,交友、培养创造力与生活本能,尊重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运动天性,培养积极有益的品质精神,启发团结互助、坚韧顽强、提升思维多项优良品质,体育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竞技运动,而是成为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产业。随着现代社会物质产品丰富、闲暇生活的增多,人们必然要求提供多样丰富的社会活动来补充增益,然而,长期城市生活也会出现人口密集,高楼鳞栉,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公众精神和心理压力增大,缺乏必要的户外体育活动,导致引起诸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肥胖,肌力衰退等多种“城市文明病”,严重损害公众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认真审视消极的生活态度,改变不健康、落后的生活方式,着力寻求新型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户外休闲健身活动就是我们所大力倡导解决以上问题的手段方式。2园林与体育休闲关系2.1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绿色-生命的原色”能给城市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到“近代城市公园运动”,从“巴黎凡尔赛宫绿色殿堂”到“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无不体现人们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城市园林绿地除了其生态环保、防灾、经济等功能外,还提供了社会公共活动场所,思想交流的舞台。绿色地毯般的足球场中激烈赛事,丘峦起伏的高尔夫球场宛若人间仙境,树影婆娑的广场中追逐嬉戏的滑板少年,湖面上点点白帆荡起阵阵涟漪,这些优美运动环境的形成都离不开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创造营建更加安全舒适的体育健身活动空间,使人们身心得到彻底放松,精神上得到愉悦,以健康积极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2.2体育休闲类园林空间的特点(1)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展示交流的活动平台(2)康体休闲活动功能与园林景观结合统一(自然与人工的融合)(3)体育人文精神塑造的窗口2.3提倡大力发展的社会必要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绿地中体育休闲类园林空间十分匮乏,而且缺乏高质量、有新意的实例,对全国居住区的一份统计显示:28.7%的居民只能在小区内场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如果公众日常活动健身必须到专类体育场馆或综合性公园进行,那是极不现实的。现有的体育休闲类园林空间也存在简单敷衍,毫无美感,面积有限,设施落后,无法满足使用对象要求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以深圳市福田区规划为例,福田区规划范围总用地78.8平方公里,规划共安排绿地1381.9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3.39%,人均15.69平方米/人,公共体育用地和文化娱乐用地只有70.72公顷,只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人均不到1平方米,即使在未来10年规划中,公共体育用地和文化娱乐用地所占比率有所上升,但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需要相比,仍嫌太少。另外,由于不合理的规划设计,不正确的活动方式,不完善的场地设施不仅没有起到健康锻炼的目的,反而有可能损害着人们身心健康。如干硬生涩的水泥球场使人在剧烈活动时各关节、韧带、肌肉所承受的冲击力增大,从而加大运动受伤的可能性;再比如绿地中某些树木花卉所产生的花粉、孢子、果实等有可能对活动人群造成过敏反应,如果树种不经选择种植,会危害公众健康;又比如有些活动空间,由于设计人员不了解该项体育活动的内容、要求,规划设计上考虑不周到,运动设备、器械则会成为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智能程度不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素养、公众参与建设的意识也都亟待提高加强,但是我们应该有未雨绸缪,提前规划统筹的意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要,服务于公众,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