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pdf
上传人:睿德****找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2023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pdf

人教版2023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3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选择题1、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A.快乐固然兴奋,痛苦会更加美!B.痛苦固然兴奋,快乐会更加美丽!C.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D.痛苦固然兴奋,快乐又何尝不美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连贯的能力。这是冰心《谈生命》里面的名句,强调了痛苦的人生意义。根据“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推断,后面应该是先说“快乐”后说“痛苦”,排除BD;比较AC,C项用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排除A。故选C。2、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慰藉.(jì)漫溯浪遏.飞舟(è)B.罅隙石砾.(lì)晨曦霞蔚.云蒸(wèi)C.甘霖倦怠.(dài)阴蔽酣.畅淋漓(hàn)D.倾圮悲悯.(mǐn)踌蹰珠烁.晶莹(shuò)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慰藉”的“藉”读“jiè”;C.“阴蔽”的“阴”应是“荫”,“酣畅淋漓”的“酣”读“hān”;D.“踌蹰”的“蹰”应为“躇”。故选B。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一句的主干是()A.广场上的灯照耀着天安门。B.灯照耀建筑。C.广场照耀建筑。D.灯照耀天安门建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此句主语为“灯”,“广场上”“千万盏”是修饰“灯”的两个定语;谓语为“照耀”,“静静地”是修饰“照耀”的状语;宾语为“建筑”,“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是修饰“建筑”的两个定语。据此可知,此句主干为“灯照耀建筑”。故选B。4、指出下列成语或四字熟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莫名奇妙戛然而止撼天动地瞻前顾后B.张皇失措雷厉风行雕虫小技不谋而和2C.再接再励跌宕起伏炉火纯青造诣高深D.珠烁晶莹出类拔萃酣畅淋漓霞蔚云蒸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常见字的书写能力。A.“莫名奇妙”的“奇”应写作“其”;B.“不谋而和”的“和”应写作“合”;C.“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故选D。5、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世事不可把握,“人生无常”的感伤,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表现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AB两项“‘人生无常’的感伤”“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都只是一个方面。3C项“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于文无据。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并没有抒发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故选D。填空题6、易错字。①坍圮..()②玉砌.()雕栏③亘.()古不变④蝉蜕.()⑤窸窣..()⑥譬.()如⑦猝.()然⑧渗.()透⑨恪.()守⑩灼.()烈⑪沧.()桑⑫恍惚..()⑬剥:()抽丝剥茧()剥皮⑭帖:()俯首帖耳()鱼书雁帖()碑帖字帖⑮稽:()无稽之谈()稽首⑯隽:()隽永()隽秀答案:①tānpǐ②qì③gèn④tuì⑤xīsū⑥pì⑦cù⑧shèn⑨kè⑩zhuó⑪cāng⑫huǎnghū⑬bōbāo⑭tiētiětiè⑮jīqǐ⑯juànjù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从①到⑫这些属于易错字字音的考查,考生平时应多读、多积累;⑬到⑯考查的是多音字,掌握时应结合词语的搭配习惯,以及词语的含义来积累和整理,尤其要把握读音的习惯规律。如“剥”习惯上口语多读bāo,书面语多读bō。7、__________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