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十五章脾脏疾病第一节脾脏的解剖四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1)脾脏内侧(凹面)胃压迹:脾门偏前方凹面与胃底、体贴近肾压迹:脾门偏后方凹面与肾及肾上腺相邻结肠压迹:脾门下部靠近结肠脾曲2)脾脏凸面:在横膈后方与左侧胸膜左肺和9-11肋相邻五脾门1)脾动脉:沿胰腺上缘左行,至脾门分为4-7个分支,供应脾实质.较粗内径4-5mm.★在血管之间缺乏足够的吻合支----脾梗死2)脾静脉:由脾内多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与SMV汇合成PV,内径<8mm.3)淋巴管:起自脾门-----引流入腹腔LN4)脾神经:伴随脾动脉走行,由腹腔神经丛分支而来.测量方法1脾长经:左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门静脉的最大肋间斜切面.上极最高---下极最低.正常值:8---12cm2脾宽径:垂直于脾长轴,显示脾最大宽径.正常值:5---7cm3脾厚径:显示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脾门至对侧凸面包膜的最小距离.正常值:男<4cm女<3.8cm声像图观察内容1脾脏的数目、位置、形态、大小、边缘.2脾脏内部回声.3脾脏内部、脾上、下极及脾门部血管.第三节正常脾脏超声表现第四节弥漫性脾脏肿大【声像图表现】脾脏肿大超声诊断标准:(1)轻度肿大:左肋缘下脾长度4cm以内;(2)中度肿大:左肋缘下脾长度超过4cm,并位于脐水平以上。(3)重度肿大:脾下缘在左肋缘下超过脐水平。Gamma-Gand结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内可见弥漫性点状增高回声,无声影。系门脉高压时脾淤血伴脾内小出血灶,纤维结缔组织沉着,形成小结节,逐渐钙化所致。鉴别:与脾结核时的钙化灶.第五节脾脏囊肿脾囊肿的共同声像图特征为:(1)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可有点状回声。(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3)囊肿较大时,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4)假性脾囊肿65%位于脾包膜下,于脾区内可见分隔状条索样强回声,为脾内血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结构。囊内有组织细胞碎片沉渣时,囊肿底部出现较粗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第六节脾脏实性肿瘤脾错构瘤(hamartoma)极为罕见,脾切除术3/20万。由血管、平滑肌与脂肪组成。【声像图表现】1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晰边缘整齐内部回声为高回声2CDFI?脾恶性肿瘤【病理与临床表现】病理分型①弥漫性脾肿大,无明确肿块。②粟粒型,无数直径<5cm的小结节。③多发结节型肿块,直径可为几个厘米④孤立大肿块型。【声像图表现】因生长形式不同而异:㈠肿瘤组织在脾内呈局限性生长时,脾实质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边缘清晰而光滑的低回声或弱回声圆形肿块,直径多小于5cm,无包膜回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增强效应。融合时,可呈分叶状;液化时,形成无回声。㈡肿瘤呈弥散性浸润生长时,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无占位性病变特征。㈢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时,脾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间以较厚的高回声分隔,呈蜂房状。脾转移瘤:血行转移、周围脏器直接侵犯。常为多发,少数为单发。发生率为30%~50%(史检镜检),原发脏器依次为:乳腺、卵巢、肺、皮肤胃及大肠,其声像图同原发癌相似。【声像图表现】共同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实质内团块状回声,其内部回声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肿瘤组织界面多--------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肿瘤组织界面少--------呈弱回声,甚至无回声肿瘤内部出血、坏死、液化-------类似囊肿表现周围水肿或有较多血管……………可有低回声晕环第七节脾创伤临床表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左肩牵涉痛、左上腹压痛和肌紧张。也可表现为贫血貌、心率加快、腹腔移动性浊音。观察内容:脾脏外形包膜完整性脾实质内部回声脾包膜下脾周围腹腔.真性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1.严重破裂时,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或脾实质为不规则的低回声碎块。2.大多数脾脏可增大,脾包膜连续性中断,脾实质破裂处回声强弱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其内常显示条带状或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延伸至包膜。3.脾周围血肿:脾周围显示低回声带,其宽度与脾周围积血量多少有关。其内有较多的光点。4.腹膜腔游离积液征象:继发征象,有重要临床意义。小量出血:左上腹脾区周围.肠间隙.盆腔.大量出血:肝周、膈下和盆腔大量无回声.脾实质内血肿1.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晰、光整。2.轻者仅有脾实质内局限性回声不均,CDFI可显示局部充血区。较重者可有单发或多发小片无回声区,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常不整齐。3.脾实质内血肿机化时,可显示不规则条索状分隔样结构或多房状结构。脾包膜下血肿1脾脏局部肿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