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唯一的听众》教案《唯一的听众》教案汇编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唯一的听众》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六个生字,并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听众”是谁?是谁的“听众”?为他做了什么?3、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老妇人对我练琴时言行的有关描写,指导学生模仿情景有感情朗读描写老妇人言行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小提琴曲,激发情感,谈话导入,揭开课题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用什么来演奏的曲子呢?2、生:小提琴。3、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不是很美妙动听呢?4、生:是。5、师:同学们,曲子好听琴难拉,要想演奏这样美妙的音乐,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洒下多少汗水!曾经有一个被人称为音乐白痴的人,后来却成为能在舞台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去读读这个故事吧.6、出示课题,板书课题:11.唯一的听众(课件1)7、师:来,咱们一起齐读两遍课题,把“唯一”这个词读好。(强调“唯一”的语气应重读。)8、理解“唯一”。(副板书独一无二,只有一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故事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呢?2、生:想。3、师:那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自由快速地读读课文吧!准备好了吗?请你们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新词。4、出示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朗读,强调重点字词。5、小组或同桌交流故事内容,师提示。(出示:课文写了“我”开始在家拉小提琴被说成是XX,后来跑到山林中练琴,在一位()的()下,后来成为了能为()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的故事。)6、交流汇报:(出示:课文写了“我”开始在家拉小提琴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白痴),跑到山林中练琴,在一位(老妇人)的(关心,鼓励,爱护)下,后来成为了能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在课题下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三、再读课文,找出老妇人的言行的语句描写1|、齐读故事主要内容两遍。2、质疑:师:“我”开始拉小提琴被称为音乐白痴,后来成为小提琴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原因是什么?3、生:老妇人的'关心,鼓励,爱护。4、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吧,找出描写老妇人言行的句子吧!5、交流,汇报,出示。老妇人的言行:(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4)、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想深深的潭水......6、指导、模仿朗读。注意语境、语气。四、小结:师:同学们,你喜欢课文中的老教授吗?为什么?请回去用预习本写写你的看法吧,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并把生字词抄写两遍。《唯一的听众》教案2【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2、汇报交流。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⑴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B、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