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笔记.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下册历史笔记.pdf

七年级下册历史笔记.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笔记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隋的统一与统治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即隋文帝,年号开皇),定都长安2、隋灭陈,统一全国:589年3、隋朝的繁荣:杨坚的“开皇之治”二、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1)时间:隋炀帝时期(2)概况:①三点:北:涿郡(今北京)中心:洛阳南:余杭(今杭州)②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③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评价(1)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积极作用:沟通南北交通,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3)消极作用:加重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灭亡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定都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2、用人和纳谏(1)重用人才:选贤任能,知人善用,唯才是举(2)虚心纳谏:魏征三、贞观新政1、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2、主要内容(1)政治上:①虚心纳谏,重用人才中书省(起草政令)②沿袭并完善“三省六部制”门下省(负责审核)③沿袭并完善“科举制”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2)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3)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篡《唐律疏议》(4)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实行开明的政策;民族和谐(5)对外关系上:对外开放,兼收并蓄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大增,被誉为“贞观之治”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一、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1、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的统治①重用酷吏;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④任用贤能之士;⑤注重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3、“武周统治”的评价:武则天有“贞观遗风”,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二、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开元盛世,唐朝国力达到鼎盛①重用贤能:姚崇、宋璟措施②蓄意改革: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进行改革③重视农业生产2、唐玄宗后期的统治——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三、社会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发明曲辕犁(翻土)和筒车(灌溉)手工业制瓷业: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南昌瓷器纺织业:双面锦人口增多唐朝疆域辽阔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1、科举制度的概念: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2、科举制度的发展: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朝末年废除(1)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3)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项目,第一名称状元(4)武则天时:创设殿试制度和武举(5)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3、科举制的内容:设明经(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和进士(策问、经史、杂文),人们推崇进士科4、科举制度的作用:招揽人才,改善了用人制度(1)积极作用加强了思想统治,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和文学思想的发展(2)消极作用:在统一思想的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二、衣、食、住、行、时尚饮茶习俗风靡全国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有情趣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1、原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运鼎盛,以及科举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2、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第五课《“和同为一家”》一、唐朝开明、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1、唐朝与东突厥:设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的民族习惯与生活方式2、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二、唐朝与吐蕃(藏族的祖先)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2、文成公主入藏(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2)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4、唐蕃会盟三、唐朝与南诏1、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2、点苍山会盟:南诏全部归属唐朝第六课《开放与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交往1、日本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2、鉴真东渡日本——文化输出(1)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2)影响:传播唐朝文化,设计并主持修筑唐招提寺,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二、唐朝与印度的交流玄奘西行——文化输入1、唐太宗时,玄奘(三藏法师)西行天竺求取佛经2、玄奘口述见闻,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3、影响:促进中印文化的交流三、国际性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