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源啤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预案.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6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东青源啤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预案.docx

山东青源啤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预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QYPJ-000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QYPJ-0001山东青源啤酒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版本/修改码:A/0)受控状态:受控核准人:张晋东批准人:邵士泉2016-07-31发布2016-08-01实施编制单位:山东青源啤酒有限公司批准页为规范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降低财产损失,减少环境污染,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和《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山东省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公司实际,特编制《山东青源啤酒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望有关部门及车间认真执行。本预案自2016年8月1日发布并实施。山东青源啤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士泉日期:2016.7.3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LJ/ZY-AG-01-1目录TOC\o"1-2"\u批准页PAGEREF_Toc430005294\h21.总则PAGEREF_Toc430005295\h41.1编制目的PAGEREF_Toc430005296\h41.2编制依据PAGEREF_Toc430005297\h41.3适用范围PAGEREF_Toc430005298\h61.4应急预案体系PAGEREF_Toc430005299\h6l.5工作原则PAGEREF_Toc430005300\h62.基本情况62.1基本情况62.2环境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72.3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PAGEREF_Toc430005304\h73.环境危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PAGEREF_Toc430005305\h73.1环境污染风险识别PAGEREF_Toc430005306\h73.2环境污染物质PAGEREF_Toc430005307\h83.3生产装置概述83.4公司危险污染源目标83.5液氨泄漏的环境危害预测83.6水污染环境事故危害预测93.7预防措施104.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104.1组织体系104.2.职责115.预防与预警165.1环境危险源监控165.2预警行动165.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175.4信息报告与通报176.应急响应186.1分级响应机制186.2应急措施196.3应急监测216.4应急终止216.5应急终止后的行动227.后期处置227.1保障措施227.2处置措施238.应急培训和演练238.1预案培训238.2预案演练249.奖惩2510.附则2510.1制定与修订2510.2预案的实施2611附件27附件1:应急指挥部及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联系方式一览表27附件2: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28附件3:应急处置人员联系方式29附件4:应急物资装备表30附件5:公司周边环境示意图31附件6:公司环境应急设施布置图32附件7:公司雨水、清净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布置图33附件8:公司应急疏散路线、重要地点分布图34附件9:应急行动路线图36附件10:地理位置图37附件11:组织机构图391.总则1.1编制目的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保障公司全体员工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并能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和控制事件,抵御事件灾害蔓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效地实施救援,更好的拯救生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把损失和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山东青源啤酒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2008年2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8月30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