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doc

《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向云卫(贵州毕节七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2.通过探究性和研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图片、文字材料、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活跃生动起来。2.通过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运用启发、互动、讨论等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从而感受到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历经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亚洲第一共和国。掌握这一内容,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脉络。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教材中明确指出它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体现。教师要大胆的打破教材原有的模式,重新进行组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其革命性。【教学难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种否定,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一块光辉里程碑。教师通过视频材料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其进步和局限性。2.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服饰的变迁,引出中山装的设计者孙中山。提问学生:“中山服简朴庄重,极具中国特色,它把先生的政治梦想融入其中,但最后是否能成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伟大的足迹,走进中华民国,去了解探索这段的历史。引入本课主题。2.讲述新课(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学生活动:记者新闻播报。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80-81页的内容,然后推选一名小记者进行新闻播报,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情况,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强调: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目标,无论是从政体设置、历史纪元与国旗、国名的认定都能彰显——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决心开辟中国美好未来的希冀和愿望。中华民国被称为“亚洲第一共和国”。(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性。教师创设情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对待中国辛亥革命的态度,假如你是孙中山,你会颁布怎样的对外政策?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投影展出《告各友邦书》。问题探究二:(1)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要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2)南京临时政府是否具有反帝的性质?教师指导学生要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考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引导学生深入孙中山所处的时代、环境、条件、经历去分析体会《告友邦书》的现实性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无奈与软弱。教师强调:1、革命党人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这正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2、南京临时政府在本质上反帝的,为学生之后理解辛亥革命的反帝性作好准备。(3)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与互助合作,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也正是资产阶级这种软弱性让我们对之后的形势发展不敢过于乐观。那么,资产阶级最终能否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领导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呢?中华民国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我们将通过下一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三)研究性学习(课后作业)民国中学生心目的伟大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苍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作者电话:18908573598;邮箱:wxx3598@163.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10期,http://www.zgjyk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