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商品混凝土裂缝原因与预控措施剖析商品混凝土裂缝原因与预控措施剖析[提要]本文对商品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从商品混凝土工程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等方面,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预防、处理措施。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裂缝;措施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商品混凝土裂缝原因与预控措施剖析收录日期:2014年3月4日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骨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及掺和料等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在集中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采用搅拌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送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和物。商品混凝土具有质量稳定可靠、节约工程材料、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供货快、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从而深受施工单位的青睐。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发现,采用商品混凝土建造的建筑,总收缩量比采用普通混凝土的建筑增加,随之引起的裂缝现象也增多,并且裂缝出现时值更早,若处理不及时,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部美观,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对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及应用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下面就商品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谈谈个人看法。一、商品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和原因关于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并无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国内外的调查资料表明,建筑结构中只有20%的裂缝源于荷载,而另外80%的裂缝却是由于水分蒸发和浆体收缩,混凝土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引起的非荷载裂缝。商品混凝土裂缝多发生在早期,一般发生在3天之内,这时大多数构筑物还没有承受荷载,可见,典型的商品混凝土裂缝属于非荷载裂缝。影响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混凝土在初凝前的塑性阶段失水形成的。一种情况是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泌水,暴露室外会很快地蒸发;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新拌混凝土颗粒之间的空间充满了水,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受风吹、日晒,外部的高温度和低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内部水分逐渐向外部迁移,造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体积收缩。塑性收缩一般可达新浇混凝土体积的1%左右,大流动性混凝土有时可达2%。在浇筑大面积平板(如楼层板、基础底板、顶板等)时,由于风吹日晒,内部水分迁移速度小于上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应力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大量不规则微细裂缝。如不及时二次加压和覆盖,此类裂缝会迅速向内部延伸,严重时会造成贯通裂缝。(二)水化反应收缩裂缝。水泥水化反应后,反应产物的体积与剩余自由水体积之和小于反应前水泥矿物体积与水体积之和,形成水化反应收缩。水泥水化反应收缩量可达混凝土体积的0.5%以上。混凝土初凝前,水化反应收缩的一部分反映在塑性收缩中;在混凝土初凝后的水泥化学反应收缩则主要形成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养护不及时会产生收缩裂缝。(三)表面温差收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气温相差过大时,会发生温差收缩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初期(3~5天),如果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相差10℃,则由于温差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将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即有可能出现温差裂缝。由于空气是温度的不良导体,空气与混凝土表面的热交换不是靠传导而主要是靠对流,热交换比较和缓。经验表明,在无风的外部环境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之差大于25℃时,就会产生肉眼可见的温差裂缝。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可能发生表面与环境温差较大的混凝土工程应采取内部测温的方法,关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的温差。当温差太大时,应采取覆盖保温的方法,以免出现温差裂缝。(四)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侧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时开始的,早期的收缩裂缝比较细微,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逐渐明显起来。混凝土干燥收缩值的大小与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直接相关,并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混凝土的诸多成分中,以粗骨料的体积稳定性最好,砂子次之,收缩变形主要发生在水泥及掺和料构成的浆体和砂浆上。因此,在施工和易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石子用量,降低砂率,降低用水量,对减少干燥收缩裂缝以及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是有利的。(五)混凝土骨料沉降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初凝前处于一种自由状态,经过振动器械的振捣,排除了混凝土内的大部分空隙,但仍有少部分空隙不可避免地存在。振捣完毕后,在混凝土内部骨料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粗骨料等比重大的颗粒缓慢沉降密实。水气泡等比重小的成分被挤压浮至混凝土面层。出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