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同步练习(附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多一些宽容》同步练习(附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多一些宽容》同步练习(附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多一些宽容》同步练习(附答案)基础知识1.给加粗的字注音。(8分)豁达()襟怀()摒弃()和睦()嫉妒()()迥异()芥蒂()2.解释以下词语。(8分)(1)襟怀:(3)大千世界:(2)摒弃:(4)斤斤计较:3.中国的酒文明享誉世界,请你写出两句含“酒”字的诗句。(6分)(1)(2)言语表达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4分)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颜色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激qing澎湃,5.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按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例句]粉笔:身躯延长了,生命的轨迹却延伸了。课内同步浏览浏览下方文段,回答文后成绩。(一)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涵养,一种“宰相襟怀”,一种大将风度。要心胸坦荡,宽容别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求别人的谅解,又有义务谅解别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情和宽厚的人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盲目做到以全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本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为本人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忽视别人的存在,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全体;爱能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令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矛盾芥蒂,消弭猜疑、嫉妒和憎恨,令人间变得更加美好。6.依次在横在线填上恰当的词:(6分)7.你认为“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甚么样的关系,只做到其中一点,就能说具有宽容这类高尚的人格涵养吗?(10分)8.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作者倡导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就是要我们不论甚么事都要谅解别人,迁就别人。B文中阐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运用了对比方法,告诉我们该当怎样做,不该当怎样做。C从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涵养的角度来看,宽容首先该当从本人做起,不能只需求别人。D这段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中心观点,再具体阐述。9.说说本人将怎样培养宽容这类高尚的人格涵养。(10分)10.请结合当前的社会理想和本人的生活实践,谈谈该当怎样正确认识宽容。(10分)课外拓展浏览浏览下方文段,回答文后成绩。(二)(1)古人曾说:“行路三千里,胜读十年书。”这不但阐明读书与行路的关系,而且也阐明古人并不都赞同读死书。(2)①“行路”的内容该当是很广的。②今天看来,它应包括旅游。旅行能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绚丽景色,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③“行路”也包括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民间风俗、逸闻轶事,这对丰富我们的知识,了解我国地理、历史、物产、资源、民族关系都有极大的好处。④“行路”还包括社会调查。进行必然的社会调查,既能了解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又能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的情况,从而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使我们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制度。(3)古代许多学者、作家都是经过漫游才获得丰富的知识,写出不朽的作品的。司马迁、徐霞客自不必说,李白、杜甫的经历也足以阐明成绩。李白20岁就开始在四川境内漫游。26岁出蜀,他游洞庭、历襄汉、登庐山、走金陵,又北游洛阳、龙门、太原,东游齐鲁、攀泰山,南游安徽、江苏,北至幽燕。暮年流放途中遇赦,又从湘、鄂东游吴、越。他脚印遍及大半个中国,终身中大部分工夫生活于旅途中,所以他的诗篇充满浪漫主义,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杜甫是河南人,早年也在齐、鲁、吴越一带漫游。中年由陕西、甘肃到达四川。“安史之乱”时他更是颠沛流离。他亲眼看到水深火热,同人民一同感受着国亡家破的苦楚,所以他不但写出了充满爱国感情的《三吏》、《三别》,更写出了被称为“史诗”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古人还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把读书与行路等量齐观,就是认为理论与理论是同等重要的。南北朝的郦道元发现古代流传下去的《水经》中有很多错误,因而他经过亲自调查,参阅其他著作,写出了一部《水经注》。这部书文笔优美,内容丰富,言语流畅,不但是一部地理专著,也是一部游记,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水经》。(5)“读书”与“行路”的结合,就是理论与理论的结合。这是我们应取的学习方法。11.第(3)段中画线部分证明的观点是:(5)12.第(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