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阅微草堂笔记》印刷很精美,仔细看了下目录和封面,是《阅微草堂笔记》其中的一部分文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丛书中的一册。夜里阅读此书,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此书,时而如古时私塾读书一般,朗朗读出声。其中多是鬼妖之词,夜里读来,稍有胆怯之心。没有对纪老先生的一丝不敬之意,只是夜太静了。了解纪晓岚,当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说起,这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因了演员的精彩演技和剧情的亦庄亦谐,吸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当然,仅从一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中了解纪晓岚,是不能够的,但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对纪晓岚有了浓厚兴趣。我读到的这本书,只是前三卷,因为没读过全书,故不知所读过的是全书文章的多大比例。仅就读过的文章,就足以反映出纪先生的用心良苦,书中大都劝戒的文字,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简短小文,读后却大有畅快淋漓之感。所见所闻,街头巷议,均被纪先生入文,每篇文的开首或尾末,纪先生都有议论,因此每篇文的格式基本都是故事加议论,当然,依我们现在的观点和思考角度,有些议价未必我们会接受。看似随意的简短文字,蕴涵丰富,显现了纪先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依我看,就是一篇篇小杂文,不同于杂文的是,纪先生的文不是生硬的'论理说教,读时,便不觉得枯燥乏味,间或会心一笑,意味深长。鬼,狐,妖出现在文章中,想来是环境所致。明清流行志怪类笔记小说,文人不能光明正大的随心而写,随意而论,便“鬼话”连篇,以狐说人,借妖说事。不知有着高深学问,一生只编书,不写书,只留有这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的纪先生,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余一侍姬,平生未尝出詈语。自云亲见其祖母善詈,后了无疾病,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这一篇是书中最短的文章,廖廖数语,干脆利落,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南皮疡医某,艺颇精,然好阴用毒药,勒索重资。不餍所欲,则必死。盖其术诡秘,他医不能解也。一日,其子雷震死。今其人尚在,亦无敢延之者矣。或谓其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夫罪不至极,刑不及孥。恶不至极,殃不及世。殛其子,所以明祸延后嗣也这两篇皆意在以善为人,言及因果报应。我倒是希望人人都能好自为之,良善为人处世,但当今是功利的社会,浮躁的人心使良善蒙羞。有个词叫做积德,如今,这个德字已经不是为人之本,长此下去,我倒是担心这个德字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而“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老话,怕是也会记不得了。《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古代名著《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的作者纪昀,字晓岚,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河间府人。在清朝当了一辈子官,历经大清的盛世与衰亡,令他倍加感慨,于是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本书记录了作者本人与亲友的家庭轶事,记载了作者的自身经历或有所耳闻的事,包括各种神魔鬼怪、奇闻轶事、风土人情、炎凉世态等。从作者那原生态的故事里,人们可以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对待鬼神的态度,从中窥见“人情达理即文章”与为官之道,处事哲理等。作品也顺理成章的展示了纪昀的博学多才。书中描写了许多吸引人的关于鬼神的稀奇古怪的故事情节,因为着眼于明间的长短,所以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例如一篇文章,某个村的佃户周甲因忍耐不了老婆的殴打,夜里趁老婆睡觉,逃到破庙中躲了起来,他老婆发现后找了过去,继续打他的丈夫。结果,一群狐精叫嚷着一起出来,说:世上竟还有这种不平的事,抢过周甲,并用她殴打周甲的鞭子抽她,一直打到周甲老婆头破血流也不停手。突然。狐精们的妻子冲了出来,叫嚷着周甲的不是,从狐精手里抢过周甲和鞭子,去抽打周甲。这群狐精闹了很久,附近的猎人以为来了强盗,向天上鸣枪,这群狐精才一哄而散。这故事虽生动有趣,但也从侧面写出了封建关系的逐渐破裂,从前的三纲五常已经被西方与资本冲击的面目全非,人们早已不再关注封建关系。这让纪昀感到深深的焦虑。正如他所宣扬的那样,这是为了顺应当时民众的阅读需求与对民众进行伦理教化,让书本语言通俗易懂。《阅微草堂笔记》描述了当时一些人的沉沦之状,把眼前的功名利禄看的高于一切,把那些美色、名誉、地位看的至高无上,带着这种想法,有许多人为了微小的利益便不择手段,斤斤计较,追名逐利,害怕自己的利益被侵占而惶惶不可终日。纪昀带着对人民的担忧与对制度的感叹,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可以说是儒学伦理普及小说,但是面对来势凶猛的摧残之火,纪昀的挣扎更显得微不足道,如同泪水一般。这本书虽记录并传播了当时的社会奇闻,虽对那个时代无济于事,但却对今天的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持久的意义。全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