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阅欲试读家秘方-.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阅阅欲试读家秘方-.doc

阅阅欲试读家秘方-.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閱閱欲試讀家秘方-繪本教學對學障兒童語文能力提升之成效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於藉由繪本教學探討對學障兒童語文能力提升的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研究設計,自變項為繪本教學,依變項為個案語文相關能力。以四名學障兒童為研究對象,分為準備期、基準線、實驗處理期和追蹤期等四階段。準備期為評估適合個案教學的繪本和實施語文能力相關前測。在基準線階段主要評估個案的語文能力。實驗處理期為正式對個案實施繪本教學階段。追蹤期為追蹤介入的成效階段。本研究結果發現:1.本研究能提升個案聽覺記憶能力、聽覺理解能力、識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及書寫能力。2.本研究能增進個案自信。3.本研究能提升個案學業能力。4.本研究能增加個案閱讀的興趣。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與研究限制。關鍵詞:繪本教學、學習障礙、語文相關能力。壹、緒論對學障兒童而言,有時真的很委屈,因為學障兒童有些表現是正常甚至優秀的,但是考試考得差,學業成就不理想;或者寫功課拖拖拉拉,字體潦草。家長或老師往往會責怪孩子不夠用功,強迫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課業上,即使孩子有心想達到老師或父母的期望,非常努力了,但仍無法達到父母或老師的標準,在惡性循環下兒童逐漸對學習喪失興趣,於是有的孩子選擇放棄,因為不管孩子多用功,成績一樣不好,多認真寫功課,字ㄧ樣潦草。ㄧ個沒有自信常被否定的孩子,要不他就自暴自棄,要不他就會去干擾別人產生不當行為,這是多麼無辜的事情。所以我們希望透過繪本教學來增進學障兒童的語文能力。為幫助學障兒童學習成功經驗及增進自信,特地選擇繪本進行教學,利用繪本介入學障兒童的學習使其語文能力有所改進,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標。研究中針對學生以往因學習障礙引起的不良學習表現,找出與語文能力相關主題的繪本,給予成功經驗的學習及語文能力的提升,並分析繪本教學對學障兒童語文能力的成效,作為研究結果的依據。本研究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繪本教學對學障兒童語文能力提升之成效;第二部分為繪本的學習單。本研究將繪本的學習單分成學生版與教師版,並將之整理成光碟,光碟內容針對167繪本,每本製作三份學習單;因篇幅有限,故無法呈現於本文。貳、文獻探討一、關於學習障礙學童根據民國八十七年教育部公布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有關於學習障礙的定義如下:所稱學習障礙,指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其鑑定基準如下:(一)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者。(二)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者。(三)注意、記憶、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推理或知覺動作協調等任ㄧ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評估後確定ㄧ般教育所提供之學習輔導無顯著成效者。這個定義指出了學障兒童個體間與個體內的差異,但也清楚指出學障者的相同性(柯華葳,邱上真,2000):在某一或某些學科上的學習困難。因學習障礙而造成了心理運作過程上的阻礙。綜合而言,學習障礙兒童因為閱讀相關能力,如注意力、記憶力、聽覺理解、閱讀理解以及基本閱讀技巧的障礙,導致他們在閱讀時比一般兒童容易遇到困難,在教材與教學上需要更多的協助與調整。二、學障兒童的語文能力困難從教育部(1998)關於學習障礙鑑定基準的定義,其中提到關於學障兒童語言方面的困難,有口語理解與表達、閱讀技巧、閱讀理解與書寫能力的困難。學習障礙的兒童在語文上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閱讀文本的困難。閱讀包括了識字和理解兩個主要部分,其中識字是理解的基礎。(一)學障兒童的識字問題所謂識字,是指指認已認識或已很熟悉的字,以及分辨尚未認識或較為陌生的字。1984年Ryan、Miller&Witt(引自黃瑋苓,2002)以字彙判斷測驗來比較學障兒童與正常學生字形結構(orthographicstructure)能力差異,結果發現學障兒童的字型結構的區辨能力明顯低於正常學生。雖然也有學者(Olson,Kliegl,Davidson&Foltz,1985)提出相反的意見,不過因為組字規則與文字的聲韻和語義的特徵也有關連(Aaron&Joshi,1992,引自陳秀芬,民1998),因此視覺空間在預測閱讀上的表現仍佔有一席之地。在胡志偉、顏乃欣(1995)的「多層次字彙辨識理論」中提出,讀者辨識字彙是依賴多年習字閱讀的經驗。當文字以視覺刺激出現時,讀者會運用長期記憶中的「字形記憶」,此字形記憶會與字音、字義有強弱不等的連結,這些連結彼此產生交互激發或抑制的作用,直到有最高位階的字形、字音、字義記憶超過辨識閾值,到達意識層面,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