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造像详解.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飞来峰造像详解.doc

飞来峰造像详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总体布局飞来峰位于杭州北高峰东南,和著名的灵隐寺仅隔一条冷泉溪。它是一座高仅209米的石灰岩山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其东麓有青林、玉乳和龙泓等洞,洞内怪石林立,壁上雕满造像,并从射旭洞开始沿冷泉溪的巉岩峭壁,一直向西绵延至翠微亭附近。另外,在呼猿洞外的悬崖上以及飞来峰顶原神尼塔附近,也有造像。现飞来峰造像尚存334尊,其中有五代题记或五代风格的造像11尊,分布在山顶神尼塔基周围的造像残损严重,仅存l尊菩萨坐像,其余l0尊皆在青林洞内外及西侧悬崖上,青林洞南首的滕绍宗造“西方三圣”有广顺元年(951)题记,是飞来峰现存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绝大多数是北宋作品,在青有宋代题记或宋代风格的造像222尊(含第22龛龛楣3尊)林洞内有开凿于北宋咸平三-六年(1000-1003)的小罗汉等造像81尊,还有十八罗汉造像二铺,玉乳洞内有开凿于天圣四年(1026)的六祖造像和十八罗汉造像各一铺。除此以外,位于青林洞内外的下生弥勒、观音和卢舍那佛会浮雕以及位于龙泓洞口的唐僧取经和白马驮经等浮雕,也都是北宋作品。南宋风格造像,仅大布袋弥勒一龛共19尊,位于冷泉溪南岸的岩石上。有元代题记或元代风格的造像96尊(含第37龛座下的9尊),分布在青林、玉乳、龙泓和呼猿诸洞的洞口以及冷泉溪的南岸悬崖上。根据题记,其时代始自至元十九年(1282),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除传统的汉式造像外,还有不少是藏密喇嘛教题材的佛、菩萨、佛母、天王等梵式造像。除此以外,还有几尊明代风格的造像,数量少,且分散。这些造像,大多为一龛1尊,也有的一龛2尊、3尊和4尊的,最多的一龛19尊造像,有个别造像也有不凿龛框的。编号的原则是:凡分散的龛和像,包括有龛无像的,或者有像无龛的,不论大小,一龛(像)一号,而对青林洞内和玉乳洞内,紧挨在同一壁面且风格明显属于同一铺造像的一龛群,看作一大龛,编作一龛号,而对其原有的小佛龛,仅仅看作是一个分龛,在文内加以叙述。从青林洞西侧悬崖的造像开始,逐龛介绍如下:一、青林洞内外青林洞又名理公洞和金光洞,俗称老虎洞,位于飞来峰东部的南端,内外布满石刻造像,洞内壁面上、下垂悬崖上以及东南口的两侧和洞顶突兀的峰峦间也有大量石刻造像,共计二十三龛,大小造像l78尊。第l龛托塔天王像明在青林洞外的西侧悬崖上,距地面高约6~7米处,座西朝东,刻有天王立像一尊,周无龛框。天王高44厘米,中年男相,头部戴冠,双眼向前方俯视,身穿窄袖戎衣,外披铁甲,腰束革带,作武士装饰。左手托宝塔,右手撑腰,脚着高靿靴子,左腿前屈,弓步而立。从风格看,这是一尊明代造像。第2龛“西方三圣”坐像五代位于飞来峰南麓青林洞西侧的悬崖上,坐北朝南,龛形横长,高160厘米,宽210厘米,顶弧拱,立面略呈半圆形。龛内圆雕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造像三座,保存完好。这三尊造像,眉目清秀,容相慈悲,皆作全跏趺坐式。座为仰莲须弥座,各高65厘米,背后都有火焰形项光和身光。本尊阿弥陀佛,高90厘米,中年男相,头顶有高肉髻、螺发、长耳下垂,双眼正视,着半披肩袈裟,袒露右胸臂,双手相叠作三摩地印,也就是弥陀手印。左右胁侍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各高65厘米,青年女相,皆稍侧向本尊,头戴宝冠,宝缯下垂,胸挂璎珞,手腕贯钏,身着天衣披薄纱,帛带围绕。观音右手上举,左手托着一只净水瓶,大势至右手上举至胸,左手横摊在膝上。根据佛经记载,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主悲门,位佛之左;大势至菩萨主智门,位佛之右;阿弥陀佛悲智二德全备,又名无量寿佛。从风格判断,这龛造像是五代的作品。第3龛“华严三圣”坐像元至元十九年(1282)位于青林洞南口上方陡峭的悬崖上,坐北朝南,龛形横长,高240厘米,宽400厘米,顶部略有弧度。龛中圆雕毗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保存完好。本尊毗卢遮那佛端坐正中,全跏趺坐式,吉祥坐,高155厘米,仰莲座高63厘米。中年女相,头戴五佛宝冠,耳下垂有花形珥珰,脸部丰满,容相慈悲,双眼正视,眉间有白毫相,双手上举,五指弯曲,作毗卢遮那佛五字剑印。左胁侍文殊师利菩萨和右胁侍普贤菩萨,亦作全跏趺坐式,吉祥坐,各高125厘米,仰莲座高47厘米,皆稍侧向本尊。青年女相,面容清秀,头戴宝冠,胸挂璎珞,身披薄纱,帛带围绕。文殊左手持青刚剑,右手上举胸前,绕身的二条帛带向身后飘拂。普贤左手托着一个经盒,右手上举,掌心向外,帛带从双肩一起下垂至膝上。根据佛经记载,毗卢遮那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主智门,位佛之左;普贤主理门,位佛之右;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他头上所戴之五佛宝冠,又名五智宝冠或五宝天冠,冠上有五化佛,表示五智圆满之德,故有此名。龛的正下方有高63厘米,宽100厘米的题记一方,其文为:“大元国功德主徐僧录等命舍净财,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