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命精神家园——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寻周立昇庄子对老子思想的发展,就其哲学而论,在于庄子将老子的自然本体转换为生命本体。老、庄都追寻那流化万象的道之所在,但二者的旨趣有异。老子论道凸现其自然之必然,或曰必然的自然。而庄子论道则是本体化的生命精神。他虽亦讲自然的必然,但毕竟发现了必然的另一面——自由,亦即生命的自由境界。一庄子通过对形上本体的探寻,以推求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最终把道作为个体生命的安顿之所。当然,庄子并非将道视为人的现实的栖息之地,而是人所渴求达致的心灵自由状态和精神超越境界。这种心态和境界并非纯属虚构,因为它有现实的基础,即它是对当时人们的根本处境和存在状态的一种醒悟和反思,表现出对人类所遭际的酷烈命运之根源及其摆脱途径的寻求,亦表现出对人类理想之存在状态的企盼。在庄子看来,社会的昏暗,使人丧失了“真宰”,迷失了自我,丢失了生命价值,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天下人“莫不以物易其性”,失却了“至正”的“性命之情”(《庄子·骈拇》,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呈现出重物轻生的价值取向。尘世既然普遍地重物轻生,惟“功名”、“利禄”是求,那么人的生命精神必然沦落,而人一旦“以物易性”,就会成为物的奴隶,“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徐无鬼》);亦成为他人的奴隶,“役人之役”(《大宗师》);甚至成为自我的奴隶,“其形化,其心与之然”(《齐物论》)。这样的人,实在是丧失了“真宰”,抛弃了真正的人生,成了世间无丝毫自由的既被缚又自缚的奴隶。世人除被“物欲”所累之外,往往又被“成心”所累。“成心”荡于胸,则必然“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善恶、美丑、是非、曲直,均随其“成心”而定。“成心”筑起了道道樊篱,既分离和阻隔了统一的世界,也囚执和分裂了完整的自我。《齐物论》说得好:“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他们时而“喜怒哀乐”,时而“虑叹变慹”,心灵闭塞,“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齐物论》)。在价值领域,世俗之人不懂得价值悖论,认识不到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反而“师其成心”,将各种虚妄的主观价值判断强加于人。特别是那些握有权柄和倡言仁义礼乐者,他们把维护等级秩序和宗法制度的价值原则加以范式化,以虚伪的普遍性形式推向社会并裁剪一切。于是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社会的纷争。为此,庄子对种种世俗价值、世俗观念、个人欲望予以极度蔑视和彻底否定。庄子针对人性异化的现实,明确提出了“任其性命之情”的人生价值观。在他看来,人的精神价值是人生价值中第一位的。他曾说,人活着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已是可悲;如果人死了,其精神也随之死亡,这对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来说,岂不是更大的悲哀吗?庄子正是将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价值作为价值取向的基点。因此,他说:“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骈拇》)所谓“任其性命之情”,即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率性生活。只有“任其性命之情”,才能“自适其适”而不“适人之适”,实现精神上的超越和自由。二就生命精神或人生境界而言,庄子反对人的生命精神被物化,所谓“不离苞苴竽牍,敝精神乎蹇浅”(《列御寇》),强调不断提升生命境界;也反对将生命精神滞留,“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同上),强调把生命境界提升到“寥天一”(《齐物论》)的高度之后,还须回到人间世,求得其落实“以与世俗处”(《天下》)。但庄子所追寻的并非具体时空中的具体存在,而是只有精神才能超越的道的境界。“所谓归精神乎无始而甘瞑乎无何有之乡。”(《列御寇》)“无何有之乡”即道的境界。这样,体道、悟道便成了人生的理想境界。对于道,庄子所强调的是其境界意蕴,特别是由心灵所体现的体道后的精神境界。从这一层面审视,庄子的道带有浓厚的生命哲学的意味。因此体道完全是从主体生命开显出来的,其目的是实现人的生命精神与宇宙生命精神的合流,所谓“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天下》)。不过,庄子所追寻的精神境界,虽然也具有超越性,但并非人死后所进入的“天国”(基督教)或“净土”(佛教),其终极指归仍然是人的现实存在,是以超越之境在人间世的落实为标的,最后达致体用不二、圆融无碍的至境。在《大宗师》里,庄子把悟道和得道后的境界称为“撄宁”,一种宁静自如、悠游自在的境界。“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撄即乱,宁即静,没有撄乱,则无宁静。撄乱而后方宁静。所谓撄而后成,亦即必须经过一番修持磨练方能获得。有悟性的人会从纷乱中彻悟安宁,完成越来越大的体悟。庄子描绘女偊得道的过程说:“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这个“外天下~~外物~~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