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讲义.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ISO/TS16949:2002培训教材五大手册系列讲义之一--------MSA编写者:课题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授课目的:在已有的MSA知识基础上,加深对其的理解,以便于企业相关人员对MSA运用的时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授课日期:年月日讲师:PAGE1OF8ISO/TS16949:2002培训教材讲义正文:1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1.1测量系统的概念:在测量过程中,有五个方面会产生测量误差:人、机、料、法、环;而构成测量误差的五个方面就被称为“测量系统”;(举例说明)1.2测量系统分析目的:1)确信测量系统处于统计控制中,处于受控状态;2)确信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小于制造过程的变异。制造过程以测量系统为其组织基础之一;3)确信产生的变异应小于公差带,(当然了!);即:分析测量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测量误差与测量任务之间的差异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意:测量仪器的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之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讲,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1.3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测量仪器需求注:1、校验过程只能证明量具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证明测量误选型差可被接受。2、MSA一定要在确认采购量具已校验合格后进行,投入使用后并没有结束。可能测量系验收统(MS)会发生变化。这时,亦要考虑做MSA。校验合格NY是否需做MSANYMSA分析投入使用YMS是否有改变NPAGE2OF8ISO/TS16949:2002培训教材1.4测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构成测量系统的五个方面任一方面发生了变化,称为测量系统发生了变化。1.5测量系统分析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白测量过程并确定测量系统是否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类试验在组织实际使用该测量系统之前进行,试验可能包括几个不同水平的环境因素,表明受影响的程度;第二阶段: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通常:我们只做第二阶段即可。2、测量系统的分类:2.1测量系统可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系统两大类2.1.1计量型测量系统:量具/检具测量的结果是可以量化的,测量任务也是确切的量化数值(举例说明:10±0.5等)。分析方法常见有:偏倚法、线性法、稳定性法、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法。2.1.2计数型测量系统:量具/检具测量的结论是不须用量化的数据来表示的(举例说明:NG/G,好/不好等)。分析方法常见有:小样法、大样法。2.2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2.2.1偏倚法:1)研究目的:(图示)2)分析方法:选定测量系统随机抽取1个样本确定一个更高等级的量具用该量具测量样本10次计算平均值平均值即为该零件的基准值用选定的测量系统测量样本10次计算平均值平均值即为该零件的观察平均值观察平均值-基准值×100%=公差PAGE3OF8ISO/TS16949:2002培训教材3)特点:简单,测量范围小,未能考虑到人的因素.故适用于人的因素影响甚微的测量系统;4)运用时机:A生产线本仪器仅供固定的一个人使用;B本仪器可自动测量5)可接受判定:是否≤10%?6)如果偏倚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A基准的误差;B磨损的零件;C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D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E仪器校准不当F使用仪器不当2.2.2线性法1)研究目的: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是否可被接受。即:对不同基准值产品而言,测量的偏倚量是否可被接受(图示)2)分析方法:选定测量系统随机抽取基准值不同的5个样本确定一个更高等级的量具用该量具测量样本各10次计算各样本平均值共得到5个基准值用选定的测量系统测量样本各10次计算各样本平均值共得到5个观察平均值每个观察平均值对应一个基准值称为一对X,Y;计算:∑xy–(∑x∑y/n)a=×100%=∑x2–(∑x)2/n3)特点:适合对同一产品族、人员不发生变更的测量系统;4)运用时机:A生产线本仪器仅供固定的一个人使用,测量对象为同一产品族的产品;B本仪器可自动测量,测量对象为同一产品族的产品;PAGE4OF8ISO/TS16949:2002培训教材例:用一把卡尺测量多个零件的外部尺寸,每一测量系统对应一个产品,按要求每个测量系统都要进行MSA,但用线性就可以同时解决;又例:增加一个产品,公差(测量任务)未改变,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