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doc

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需要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能够独立完成面临的任务,充满活力,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无疑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各学科飞速发展的有力的催化剂。无论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计算机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又是大众化的工具。学习计算机知识,不仅能够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能培养人们的信息素养。这是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遵循的理念是: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训练;加强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培养信息素质。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另一部分是各行各业中应用计算机的人员。这后一部分人一般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他们人数众多,既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又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善于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本领域中的任务。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基本力量。事实上,大部分应用知识绪论电工学课程的作用和任务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电工和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技术无处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电工学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技术基础课程,它应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基础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基础性,电工学应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电的工作打基础,也就是为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基础。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工学重在应用,今后他们应具有将电工和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一定能力。为此,课程内容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从国情实际出发;要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这是不言而喻的。电工学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应随着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工科非电类专业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和改革。电工和电子技术发展概况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工和电子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我国很早就已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慈石召铁“和”虎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的《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11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12世纪,指南针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得很快。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A.Coulomb)在1785年首先从实验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H.C.Oersted)从实验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新的一页。同年,法国科学家安培(A.M.Ampere)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磁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德国科学家欧姆(G.S.Ohm)在1826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Faraday)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工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实用问题的研究上,俄国科学家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年建立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建楞次在1844年还与英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