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P8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P12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对人进行管理的思想是一直发展的。但是从科学管理到X、Y理论,都受着19世纪哲学上决定论思想的支配,其出发点都认为处理管理问题,可以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佳方案。在人力资源学派成长的过程中,权变理论逐渐进入管理领域,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组织行为学就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行为学认为,遵循权变理论,并不等于没有理论,而是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3、案例分析的方法P19案例分析是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如实记载,形成案例。第二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1、了解社会知觉的定义P29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特征:①、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②、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③、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④、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⑤、社会知觉具有选择性。2、知觉错误的五种类型(PPT)找不到。。。3、归因的定义P30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就叫做归因。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31(1)内外: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2)稳定性: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的经常发生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偶然性的因素;(3)控制点: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的因素还是不可控的因素。5、归因偏差的类型P32(1)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2)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3)自我服务偏见: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6、人格的定义P37人格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区分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由先后天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7、控制点P40控制点是指个体所认为直接影响自己行为的原因。有些人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控制自己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与自己内部的原因;有些人则倾向于认为一切都是运气和机遇的结果,自己无法控制前者称为是内控型的个体,后者称为是外控型的个体。控制点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8、态度的概念P43态度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人或事件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态度主要包括三种构成成分: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1)情感成分是指个体被态度对象所激起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中的关键成分。(2)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识、观点、信念等。认知成分为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3)行为意向成分是指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引导作用。9、价值观的定义P51价值观就是关于事物价值的看法,它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价值的总的评价和看法。10、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P54(1)个体的行为具有目的性;(2)个体行为受到意识的调节;(3)不同个体的行为具有差异性;(4)个体行为具有可塑性,可以学习和改变。11、学习P54学习是由于经验造成的个体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的一个主要途径。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要点:(1)学习意味着某种改变。(2)行为的改变是相对持久的。(3)行为的改变来自于经验,即来自于对于外部世界的不断接触。经验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12、强化P55强化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用于行为塑造的方法。所谓强化,就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结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在今后重复发生的情况。强化有四种基本的策略: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1)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为了增加某个期望行为,当个体做出了某个符合期望的行为之后,会伴随着一个愉快的行为事件,个体通过这个过程学会了重复的表现出符合期望的行为。(2)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为了增加某个期望行为,当个体做出了某个符合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