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色也美丽.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换个角色也美丽.doc

换个角色也美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换个角色也美丽——一次课堂提问的启示“同学们,誰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话音刚落,我便把热切的目光投向学生们。可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要么把头低下,要么眼睛看着别处,没有人与我目光结对。怎么办?要直接点名叫一个起来回答,还是……这上上学期我在讲授《土地的誓言》第二课时行赏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时发生的一个场景。当时,我先是一愣,可转念一想:既然学生们不愿举手发言,我又何必强人所难呢?不如以退为进,换个角度问问题。于是我对大家说:“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请大家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中描写家乡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句子,我们先来读一读,然后请你们猜猜老师喜欢的原因。好像听到特赦令,学生们顿时来了精神,沉闷的课堂霎时活跃起来。“二战专家”朱伟起一个举手发言:“因为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显然他的回答不够具体。于是我追问:“为什么要用排比?”大家七嘴八舌的争着说:“西安的句子整齐,很有气势,能够充分表达作者多家乡的炙热的爱。”“大家说得很好,这个排比句浓缩了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润量很大。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批注。除了排比,还有其他原因的原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平静下来的教室,立时变得扰闹起来。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我心里简直了开了花。这原本由我带领大家完成的语言赏析竟一下子被“不愿发言”的学生们抢着完成了。我决定趁热打铁,再添上一把火,让学生们把第二部分中的好句子一同赏析完。于是我面带微笑的对学生说:“这一部分也有老师喜欢的句子,但老师不告诉你们,要你们自己找,谁先找到,今天的作业就免写。”教室里再次掀起学习的热潮,同学们显示快速浏览课文,接着前后位自发地讨论交流,胸有成竹后,才自信满满地举起右手。虽然抢先回答的几个人没有找到有欣赏价值的语句,可他们毫不气馁,继续不停的举手,要求老师在给他们一次机会。很快又一个同学找到了描写家乡春天生机盎然景色的句子,其他同学马上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又向全班同学提出了问题:“老师为什莫喜欢这几句。”有同学说:“写春天的景色美。”“能否说得具体些?”平日里成膜寡言的宋强忽然主动举手了:“这几句是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写景的。”听到这里,我心里一动,我在备课室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我一边感慨,一边赞许地说:“老师在喜欢这个句子是没有想到的,宋强都想到了,这还是一个有关写作技巧的高难度问题呢,宋强,表现不错!”宋强这个从不主动举手的男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腼腆的笑着。学生们放副手的鼓舞,找的句子质量越来越高。“原野到处有一中民叫”写出了春天的原野很热闹,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个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学困生王林的发言让我心里一热,如果不是正真把课文读懂了,他是不会有这样真切的情感体验的。课文的二部分中的亮点被学生们一一找出,细细品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远远超出了我在备课时的预想。平日里不爱发言的学生,今天表现的如此积极、主动,既让我感到兴奋、激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仅仅换了一个角度问问题,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就对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是我的问题问得多巧妙吗?不!问题虽然很普通,但所体现的教学的关系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单纯是被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师生同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向学生求助,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求,让学生猜猜老师喜欢的语句,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营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谐气氛。在这种安全的气氛中,学生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此时,他们不是在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主动地千方百计发挥自己的潜能,设想各种合理的答案,以期得到老师的赞许、认可,实现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价值。如果教师课堂上过于严厉和苛刻,动州训诉和批评学生,是学生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不到满足,就会阻碍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试想,在课堂上的起始阶段,如果我看到学生不举手,而采取强硬措施,点名叫人起来回答问题,后果会怎样?学生迫于教师的压力,可能会谈出一些认识,可那仅限于被点名的学生,其他人则可能因为害怕老师的提问二提心吊胆,心思更本不在思考问题上。这样一来,课堂岂不变成”一言堂“,教师岂不成了孤家寡人?俄国教育家务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这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课堂教学部可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预先构想那样顺利,常常会出现意外。而这些以外有可能是我们老师感到尴尬、困窘,甚至反感。如果老师的情绪一旦失去控制,发怒,其结果只能是自损形象,又造成了师生的隔阂,也许从此以后学生就再也不敢举手发言。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的交流的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