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教案(精选16篇)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复习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什么是地球仪。2、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3、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重、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课时设置:一课时课型:复习课复习方法:比较法、记忆法、归类法复习内容:1、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5、地轴:地球自转轴。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9、东西半球分界:160°E,20°W10、东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巩固练习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A正圆球体B纺锤形球体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2、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A.23.5°B.30°C.47°D.60°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A.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C.20°E和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找到经度116°,纬度40°的地点有A.1处B.2处C.3处D.4处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以A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并标注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判断方向,C在A的方向;B在A的方向;C在B的方向。7、普通经纬网的判读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A:B:C:D: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填代号)巩固练习答案:1、C,2、C,3、D,4、D,5、D;6、1)略,2)正东,西北,东南;3)、B(30°W,60°N,北,西)C(45°E,40°N,北,东)7、1)A(80°N,140°E);B(40°N,140°W);C(20°N,140°E);D(20°N,140°W)2)正北,东北;3)ABC;D;AC;BD;七年级地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