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明钰****甜甜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汇编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海陆分布、自转和公转。在地球仪上能识别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并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范围。2、能正确观察有关图片、示意图和地球仪,想象地球的形状及自转和公转状况。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能绘出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学习要求1、基本知识:⑴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⑵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纬度、经度、本初子午线。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⑶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的原因。2、基本能力:⑴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五带的.界线和划分。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绘制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⑵学会:用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地球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实践能力:⑴搜集有关地球方面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一期简报。⑵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地球仪。4、德育要求: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三、学习建议1、希望你准备一个地球仪,以便形象直观地学习有关知识2、学习时要注意观察地球仪,把学习内容与地球仪联系起来3、要很好地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学好相关知识四、检测练习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德育目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教具准备1.地球仪、经纬仪。2.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讲授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回答球体(球形)。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多媒体画面2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多媒体画面3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组织活动1.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列举事例:模拟观船①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实验行船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观察照片③观察“月食照片”。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