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最新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潮》教案最新精编.docx

《观潮》教案最新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潮》教案人教版《观潮》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观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人教版《观潮》教案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文中生词、把握结构安排及各种修辞手法。2学习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辅导。问答法、讨论法、诵读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2从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美的一面。教学重点1生词及文言常用词汇。2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白描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1对钱塘潮形成直观整体的'印象。2感受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美。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传看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讲诉自己心目中的钱塘潮。讨论,描述。2要求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当时的风俗,导入课文。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翻译。1指导学生朗读。(1)放录音带,示读。(2)自由朗读。(3)抽取一名学生范读,并加以指正。(4)学生齐读。2指导翻译。(1)学生参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行翻译。(2)由学生举出难以理解的语句,讨论,教师小结。(3)抽取部分学生翻译重点语句。(4)抽取部分学生翻译段落,一学生翻译全文。(5)齐读课文。三、梳理文章结构。1学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结构安排。2讨论并抽取几名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深入学习。1导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本文所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艺术技巧及有关的民风民俗。2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二、品味修辞。1速读一遍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修辞方面的内容。2逐段分析讲解修辞的运用,及其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三、民风民俗的延伸1讲述一些民风民俗的知识。2讲述的过程中一起翻译文中的段落。四、指导完成课后练习题。1学生自主完成。2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人教版《观潮》教案2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通过“我”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构想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大,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具体词句的理解、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学生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2、教师简介钱塘潮。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5、导入: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读准字音。3、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2、学生自由读这段,用“”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