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掩耳盗铃》教案.docx
上传人:雨巷****凝海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班《掩耳盗铃》教案.docx

大班《掩耳盗铃》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大班《掩耳盗铃》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班《掩耳盗铃》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四、给故事取个题目。板书课题:掩耳盗铃五、释题掩耳:捂住耳朵。盗:偷。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七、理解故事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大班《掩耳盗铃》教案2活动目标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活动准备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活动过程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至,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教师:这只钟怎么样?(学习词汇:又大又重)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至结束的内容。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设计思考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