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期末试题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由一道期末试题引发的思考.doc

由一道期末试题引发的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由一道期末试题引发的思考——引导学生读数学书chjiyo03引例肇庆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一数学第15题(满分13分):已知参考答案1:解:是第一或第二象限角.由当为第一象限角时,,所以;当为第二象限角时,,所以.参考答案2:解:所以z,或z.当z,时;当z,时.全市平均分只有5.56分,得分为什么这么低呢?从学生的答卷情况看,学生出错较多的情况如下:(1)记错公式:;;(2)乱套用公式:;(3)由;由;(4)写错条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少读数学书。在现实中,不少师生都认为数学书不用读,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读”数学书,学生也没有很好的“读”数学书。这对学生目前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不利的。现阶段,我们每个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考试,就要用到默读。充分利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培养他们认真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书。一、引导学生朗读数学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说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要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接受、记忆、理解和掌握知识。朗读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眼看口读耳听,眼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一节课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在课堂小结时让三、五个学生进行朗读。必要时,对重点内容,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全班朗读。例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一课中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推导出几个重要结论:设,则(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在课堂小结时,先让几个学生朗读,然后全班同学朗读两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通过这样的朗读,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大限度避免与//混淆;等。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的境界。二、引导学生默读数学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默读是在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送给大脑,立即进行译码、理解。默读时潜心专注,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例已知等差数列5,,,…的前项和为S,求使得S最大的序号的值.分析: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以写成S=,所以S可以看成函数时的函数值.另一方面,容易知道S关于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上的一些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来求的值.解:由题意知,等差数列5,,,…的公差为,所以S==.于是,当取与最接近的整数即7或8时,S取最大值.师生共同完成后,教师引出问题:除了利用前项和S为二次函数来求的值这种方法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可求的值?可否利用通项公式?让学生默读例题,要求学生弄清题中的数学术语、符号、数字等,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寻求解题途径。经学生推敲、揣摩后得出另一种方法:利用即可求的值。让学生再一次默读例题,再思考。最后学生发现:在等差数列中,求使得前项和S最大(<0)或S最小(>0)的序号的值(1)可以利用前项和S为二次函数来求的值。(2)可以利用通项公式来求的值。当<0时,有当>0时,有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揭示知识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某一段教学内容结束时,师生共同归纳本阶段的知识结构,经精心加工而得出的系统化、简约化的知识网络后,让学生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深化重要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默读,能够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除引导学生课堂上进行读书外,课堂外也要读数学书。长期坚持读数学书,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从而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数学文化的精髓;长期坚持读数学书,就能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特别是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