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作业:章末测评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是你****晨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作业:章末测评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作业:章末测评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林地B.草地C.水体D.未利用土地2.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A.土壤侵蚀B.土壤污染C.水土流失D.土地荒漠化1.B2.D[第1题,据图判断,草地的负增长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第2题,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燥。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植被破坏,灌溉用水增加,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某中学生态调查小组对我国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将其生态状况绘成图。据此回答3~5题。3.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A.滥采矿产B.过度放牧C.滥伐森林D.滥垦耕地4.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5.针对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当地宜采取的对策是()A.营造防护林B.由畜牧变农耕C.开辟水源、多打井D.规定一定的载畜量3.B4.C5.D[第3题,读图,在草原区主要的人类活动是放牧,水井周围出现沙地,只能是牧业发展导致过度放牧,大量牲畜在水井处饮水,将草地踏坏,导致草地沙化。这种状况也称斑点状荒漠化。B对。采矿受矿产分布的影响,不会形成以水井为中心的圆形沙地,A错。图示区为草地,没有森林,C错。图示区是草地,不是耕地分布区,D错。故选B。第4题,云贵高原地表崎岖,降水较多,水井设施少,多溶洞、地下河等,不可能在牧区打水井,A错。江南丘陵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不需要水井设施,B错。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后易发生水土流失,不会以水井为中心形成沙地,D错。只有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是我国主要牧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过度放牧,导致图示情况发生。C对。故选C。第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过度放牧,因此采取的对策应合理放牧,规定一定的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故选D。]民勤绿洲位于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之一的石羊河的最下游,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三面包围之中,东南距黄河约200km,年均降水量110mm,年均蒸发量2646mm。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示意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读图回答6~8题。6.“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A.0~20kmB.20~40kmC.40~60kmD.60~80km7.“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植被覆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地下水流向荒漠区D.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8.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有()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D.跨流域从黄河调水6.A7.D8.D[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在绿洲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中距县城0~20km的距离,地下水位下降明显,说明过度开采地下水,是“生态裂谷”的位置。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故A错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故B错误;由于“生态裂谷”地下水位低,不会流向荒漠区,故C错误;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植被少,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沙丘,故D正确。第8题,荒漠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合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和全面植树造林;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坡面侵蚀是指在坡面上发生的一切侵蚀现象。读下图,完成9~11题。9.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10.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11.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9.C10.D11.B[第9题,直接读图即可获知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C正确,A错误。图中曲线斜率大表示地面侵蚀强度变化快。图中坡度在20°~40°曲线变平缓,B错误。图中显示坡度超过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D错误。第10题,坡度大,受雨面积小,坡面流量变小,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