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原理.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5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制冷机原理.doc

制冷机原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YPERLINK"http://www.bulingfei.com/ZhiLeng/Principle/PrincipleStart.aspx"制冷机原理一、HYPERLINK"javascript:__doPostBack('ctl00$PictureTreeView','s制冷机三维结构图集')"制冷机三维结构图集1、外部结构图片集锦这里从四个角度展现了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外形、管道连接、水盖封头的相对位置、管板布置和整体外观。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外形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外形(背面)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外形(端面1)2、正面视图集锦这是双筒型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正面视图。上部为高压发生器筒体,下面的筒体中,从上到下分别布置有冷凝器、低压发生器、蒸发器和吸收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正面视图3、HYPERLINK"http://www.bulingfei.com/ZhiLeng/Picture/Picture.aspx?Type=5"\t"_self"下筒体内部结构图片集锦这三副图片重点显示了下筒体的结构。其中有蒸发器挡水板的位置和外形。各传热传质原件的数量和相对位置。下筒体打开时的正面视图下筒体打开且拿掉部分挡水板时的视图下筒体打开且拿掉挡水板时的视图4、上筒体半透明图片集锦上筒体半透明,说明了的高压发生器中传热管管簇的位置和与筒体的相对安装位置。上筒体半透明而下筒体打开时的正面视图5、HYPERLINK"http://www.bulingfei.com/ZhiLeng/Picture/Picture.aspx?Type=7"\t"_self"前面和端面透视图集锦从前面和端面看到的各传热传质原件的位置和数量,从端面透视图上还可看到高压发生器冷剂蒸汽集箱通往低压发生器的冷剂蒸汽输送管。前面视图端面透视图6、HYPERLINK"http://www.bulingfei.com/ZhiLeng/Picture/Picture.aspx?Type=8"\t"_self"内部漫游图片集锦这几个视图是在各传热传质原件的管簇内部看到的。表示了传热管的分布、连接和支承情况,其中还可看到挡液板和挡水板的布置情况。吸收器内部透视图1吸收器内部透视图2蒸发器挡水板内部视图蒸发器内部透视图1蒸发器内部透视图2低压发生器内部透视图冷凝器内部透视图1冷凝器内部透视图2冷凝器内部透视图37、去挡水板和溶液盘图片集锦去掉挡水板和溶液盘后,可更加清楚地看到各传热传质原件的传热管管簇,从上到下的传热管管簇分别属于: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还可透过管簇看到背面的三个溶液热交换器。上、下筒体及左右端盖已全透明8、HYPERLINK"http://www.bulingfei.com/ZhiLeng/Picture/Picture.aspx?Type=10"\t"_self"去筒体和外壳后图片集锦去掉筒体的外壳后,可看到机组的内部结构,黄颜色的为传热管,中间发白且部分透明的为蒸发器挡水板。上、下筒体外壳处于半透明状态二、教程:1_1先修专业基础课程1.工程热力学2.工程流体力学3.传热学4.制冷原理及设备5.热力系统6.热工参数测试技术1_2一般制冷原理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一般的制冷循环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其制冷原理如下(图1.2.1)图1.2.1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蒸发器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根据在冷凝器中冷却冷剂蒸汽的流体介质不同,可分为空冷式和水冷式。空冷式的冷却介质为空气,而水冷式的冷却介质为水。在蒸发器中使冷剂介质吸热蒸发的介质称为冷媒。如冷媒为水,就称为冷媒水。作为冷媒还有盐水等。能作为冷剂的工质很多,既有氟利昂之类的工质,也可是HYPERLINK"http://www.bulingfei.com/ZhiLeng/Principle/1_4.aspx"水等。压缩机是消耗能源的装置,它的目的是使压力较低的工质蒸汽变成压力较高的工质蒸汽。实际上,能达到上述目的不只是压缩机,也有其他手段(参见HYPERLINK"http://www.bulingfei.com/ZhiLeng/Principle/1_5.aspx"第1.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