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第四章:交通流理论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六章:交通规划第七章:停车设施规划第八章:交通管理与控制第九章:道路交通安全第十章: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第一章:绪论第二章6、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2)道路功能(3)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7、高峰小时系数的定义及计算(P35)定义: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用量之比。有关计算自己看书……8、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定义及应用(P37-38)定义: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应用:对于多车道公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其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双车道公路,主要用语计算各不同时期的高峰小时和交通量,并据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使用品质等。9、行车速度的基本定义(P38-39)a、地点车速b、行驶车速c、运行车速d、行程车速e、临界车速f、设计车速10、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P39)a、中位车速b、85%位车速c、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11、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概念及计算(P40-41)时间平均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这些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有关计算P40-4112、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Q=KV13、交通密度: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k=N/L(辆/km)14、平均车头时距ht及平均车头间距hd分别为流量及密度的倒数第三章地点:(1)不受平面交叉口交通影响的路段。(2)交叉口各入口停车线处。(3)交通设施的出入口处(4)特定地点,如分界线与道路交叉口等处。方法:(1)人工观测法。(2)试验车移动调查法。(3)车辆感应器测定法。(4)仪器自动计测法(5)摄影法。4、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P52)由于在交通流中不同车型的车辆其对占有的空间资源的消耗的不同,因此在交通运营中进行交通量换算5、地点速度调查方法(P54P57)调查方法:(1)人工测定法(2)使用测速仪器测定速度(3)车辆感应器测速6、区间速度调查方法(P57-58)调查方法:(1)试验车观测法(2)车辆牌号对照法(3)驶入驶出测量法7、行车时间的概念(P65)指汽车沿一定路线在实际交通条件下,从一处到达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行车时间=行走+停车+延误8、延误的概念(P65)概念: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9、延误产生的原因(P65)原因:(1)基本延误主要在车辆过交叉口时,由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及平交道口等原因造成(2)运行延误是因受其他车辆或行人干扰而产生的。10、交叉口延误调查的内容和方法(P65-66)内容:延误调查实际上是对不同条件下的行车时间调查方法:(1)行车时间调查:与区间行车时间调查方法相信,通过行车时间的调查即可求得延误(2)停车延误调查:a、由调查人员用秒表和计数器测定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的停车数量及累积停车时间。b、定时段测定。第四章第五章4、道路服务水平分级: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主要以密度作为主要指标,其相应的服务水平和运行状态为:一级为自由流,二级为稳定流上线,三级为稳定流下限,四级为饱和流5、按交通流运行特征性的变化,可将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分为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及通道连接单个部分。基本路段系指道路不受匝道立交及其附近合流、分流、交织、交叉影响的路段,它是道路的主干和重要组成部分。6、基本路段的定义(P93)定义:指道路不受匝道立交及其附近合流、分流、交织、交叉影响的路段,它是道路的主干和重要组成部分。7、理想通行能力的定义及理想条件是什么?(P94)定义: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理想条件: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65m(我国公路则为3.75m),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m。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型和路面状况。8、实际通行能力的定义及修正系数包括什么?(P95-100)定义:指已知道路设施在实际的道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该路的某车道或断面上的特定时间段内(常为15min)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