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硝酸》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氮族元素是在学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最后一个主族,氮是氮族元素重要的代表元素,而硝酸不仅是氮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硝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学好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的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2)能力目标。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心理品质。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学重点难点】虽然硝酸的部分性质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但作为硝酸的性质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比其他酸更加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确立硝酸的特性是本节的重点,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难点。【教学程序】1.引入新课—联系实际问题,创设悬念引入新课我先展示一张网络图片,2006年浓硝酸泄漏现场,旁白:某路段发生浓硝酸泄漏事故,产生大量红棕色烟雾,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气味。抢险人员运来纯碱进行处理。我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气味?为什么有大量红棕色烟雾产生?为什么要用纯碱处理现场?让同学分组自由讨论,并由小组代表解答以上为题,这样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索去寻找答案,也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2.探究性质——新知识的授课教学a.展示样品,组织学生观察浓硝酸的颜色状态,小心闻其气味,并由同学陈述自己根据看到的来总结浓硝酸的物理性质,然后由我补充其不能看到的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其总结概括能力。并能深刻记忆硝酸的物理性质。b.通过学生阅读自学,教师演示实验及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先展示一瓶无色试剂瓶中久置发黄的浓硝酸,引导学生讨论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演示浓硝酸受热的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推测分析,讨论以下问题:eq\o\ac(○,1)分析加热浓硝酸的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推测相关化学方程式。eq\o\ac(○,2)实验室应如何保存浓硝酸?为什么?3.新旧知识迁移、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相结合突出重点——强氧化性新课的中心内容是硝酸的氧化性。硝酸是继硫酸之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我先引导学生复习:我们学过的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浓硝酸是否也有强氧化性呢?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能够加以探究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进行知识类比迁移,就可以从浓硫酸的性质推测出硝酸可以与铜反应、常温下铁、铝可以在浓硝酸中钝化、浓硝酸可以与炭反应等知识演示稀硝酸与铜的实验之前,我先提出了观察的目标:①反应的剧烈程度;②生成气体的颜色;③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如何变化。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然后扩展到其他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常温下铁、铝可以在浓硝酸中钝化。再放映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录像,对比浓硫酸的性质总结硝酸的反应规律最后扩展到与其他像硫化氢、亚硫酸钠等还原性物质的反应。这样就全面总结出硝酸的反应规律: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都不产生氢气,其中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会钝化。稀HNO3与浓HNO3都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稀HNO3一般被还原成NO,浓HNO3一般被还原成NO2(4)复习巩固硝酸的酸性为了全面掌握硝酸的性质,让学生复习巩固酸的通性,此处增加一个实验:向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学生可通过石蕊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既可引入酸性的复习,又可体会硝酸的强氧化性。这样就对硝酸的性质就有了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5)了解硝酸的用途和王水最后联系性质,推知硝酸用途,使学生认识到硝酸对国民经济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出硝酸虽氧化性强但不能氧化铂、金。有没有能氧化铂、金的物质呢?通过设问,自然引出王水。简介王水的组成和超氧化性。要牢牢记住王水的组成,可引导学生妙用王水中的“王”字的笔画,“王,三横一竖,3:1”帮助记忆。最后通过玻尔巧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样就完成了探究性质的部分,学生对硝酸的性质也有了全面的了解3.小结归纳——归纳总结硝酸的性质,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完知识探究后,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全面的掌握硝酸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