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有哪些——心理.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防疫措施有哪些——心理.pdf

防疫措施有哪些——心理.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自我心理安全维护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民众心生不安,有人出现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安全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可以通过科学认知疫情、有效社会支持和安全能力提升三方面来进行自我心理安全维护。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安全;维护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战斗,多地以“战时状态”抗击疫情,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人们的防范病毒意识逐渐增强,但面对新病毒的强传染性及对生命健康的威胁,有人出现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生活秩序,更有甚者危及身体健康,这是缺乏心理安全的行为表现。心理安全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需要进行自我心理安全维护,积极做出良好的适应。一、科学认知疫情是自我心理安全维护的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些人出现恐慌不安情绪,不安源于未知,缺乏对疫情全面认知是人们面对疫情缺乏心理安全的原因之一。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传播迅速广泛,具有较强的人传人的强传染性,以预防为主,尚无特效药,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的“非典”已深深印入国人记忆,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没有生命,生存从何谈起?生活从何谈起?人们因而感到不安,进而出现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安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得不到满足,将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们以金字塔的结构形式排列,塔的最底部是生理的需要,往上依次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塔顶尖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安全和生理的需要获得实质性的满足之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主体驱动力。沈贵鹏认为“心理安全是个体或群体在心理上所具有的一种不受威胁的现实状态。而心理安全感是强调主体的一种自身的心境、人格特点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科学家很快捕捉到致病的新型冠状病毒,已发现其传染途径。虽然目前没有对付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但是中国科学家正在与时间赛跑,追踪病毒传染源,研制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及预防疫苗。同时中国有自SARS疫情时期发展完善起来的卫生系统,有很好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可以控制疫情的蔓延。自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发现疫情以来,整个中国都在行动,从武汉市到湖北省到全国。但疫情正处于中国人非常重视的春节前后,人口流动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唯中国可见。如何防控疫情是难题,但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团结的力量,全国一盘棋,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有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认知,才能有效应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少对疫情的恐惧,心生安定。二、有效社会支持是自我心理安全维护的保障面对疫情民众心理缺乏安全感,源于对疫情的未知,全面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新冠肺炎疫情是自我心理安全的认知层面,还需要外部资源支持心理安全的维护,社会支持系统是自我心理安全维护的保障。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社会技能、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有着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的缺乏则与社会惰性、焦虑、担忧、压抑、毒品使用有着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一个包含内在认知和外在因素两大方面的概念,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需要,可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是由政府和正式组织(非政府组织)主导的支持,社会支持是来自亲朋好友、邻里、网络等非正式组织的支持。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时代,人际关系较传统人际关系发生一些变化,但是血缘、亲缘和地缘的纽带联系没有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新冠病毒对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性以及人们对它认识的有限性,虽然政府提供正式支持,但在日常生活还需要非正式支持来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不安。民众除了渴望获得最新疫情信息之外,还希望获得权威专家解读信息,从而获取疫情认知或指导防疫。从目前信息发布来看,信息支持很好的帮助民众了解疫情及具体预防措施,心中有数不慌乱。三、提升安全能力是自我心理安全维护的途径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心理安全得不到满足,可能危及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将整个机体描述为一个寻求安全的机制、感受器、效应器、智力以及其他能力则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日本学者长谷川在《行动改变性格》中指出,只有切实可行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帮助人们摆脱重重困扰。那些面对疫情高度紧张心理安全缺乏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实践生活中缺乏行动的人,自我心理安全要依靠自己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