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小学语文论文037.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小学语文论文037.doc

2010小学语文论文037.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江北实验小学舒静【内容提要】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但是当前的古诗教学大都停留在文字层面,较少考虑让学生进行意境的感受。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应注重让学生领会古诗的意境,并提出三个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的策略:吟诵感悟,入情入境;联系生活,经验对接;开发资源,拓展学习时空。【关键词】古诗意境吟诵入境联系生活拓展时空意,即意境,意味。古诗,除了带给我们其整齐、独特、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外,更包含着丰富的意境,有着深长的意味。尤其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更是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陪伴了无数海外游子孤独的身影;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了遭受迫害时的悲愤。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在诗歌中浸润的文化。这种文化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既有身处绝境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呐喊,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悟,也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慷慨表白。古诗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诗人写诗的心情,感受这种传统文化,就要领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此相对应,古诗教学,也应该有两个层面:文字层面和文学层面。文字层面,即对词义的理解,也就是平常所指的"字字落实",就是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并能串讲诗意。这是古诗教学必须落实的的一个基础,是古诗教学赖以开展、深入的前提。理解字词,串讲诗意的过程,是让学生"得言"的过程。但要真正读懂一首诗,仅有文字的理解是不??的,还要做到"不离文字,不泥文字"。因此,古诗教学,还要有第二个层面:文学层面。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意象,通过吟咏、想象等,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也就是要让学生得"意"。《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语文》第十四条指出:"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体会情感,感受意境"讲的就是得"意"的过程。那么,古诗教学怎样让学生"得意"呢第一、吟诵感悟,入情入境,古人作诗,注重音律。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大都平仄错落有致。而诵读,能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进而发挥出经典古诗无可替代的永恒魅力。吟诵,要读出古诗的语言美。诗人的情思,有时是通过古诗的节律、节奏这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在古诗的诵读中,读出节奏,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实现与诗人的情思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如读杜甫的《春望》时,让学生读出这首七言特有的节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鲜明的节奏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沉痛悲苦的心情和杜甫诗歌那种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读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时按这样的节奏来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助于将学生的神思带入到千百年前的鹳鹊楼边,看到那孤帆、地滔滔江水有如电影般一一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体会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吟诵,要读出古诗的情感美。情是古诗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如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的佳作。教学时,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串讲,而应重在让学生诵读。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想象意境:读着读着,学生的感情上来了,古诗描绘的情境,古诗中作者的感情也逐渐浮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那些有形的方块文字,渐渐地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语言的美感,更从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二、联系生活,经验对接。古诗中不少名句是作者在当时当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的反映,具有哲理性和启迪性。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古诗与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接,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学生与生活的??离,为学生架起与古诗、与诗人对话的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学《题西林壁》时,学生不一定到过庐山,但一定有过登山的经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登山时的情景,说说自己在山脚下、在半山腰、在山顶时看到的不同的景物。这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情感体验,打开思路,赋予了古诗句以新的含义。联系生活,也可以把古诗教学放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游园不值》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像叶绍翁一样,来到朋友家园门外踏青的情景:来到园外,轻叩园门,耐心等待,见到一枝怒放的红杏从墙内伸出来。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进入古诗的意境。这样,叶绍翁那种求春意而不得,最后无意中感受到春天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