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二四等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2.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的高程。二、计划与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4学时,实验小组由8~10人组成。2.实验设备每组为自动安平水准仪DS32一台,塔尺2根。3.实验场地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中间设置三个坚固点A、B、C作为水准点,以A点为已知高程点假定高程为10.000m。由A点出发,测定B、C点高程,并测回到A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改正后的高差及B、C两点的高程。记录计算在实验报告里,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三、方法与步骤1.从已知点A出发,固定点A、B、C中间设置若干个转点。2.每测站观测程序为:(1)后视,读上、下、中丝读数。(2)前视,读上、下、中丝读数,变动仪器高度10cm以上,转动脚螺旋,重新粗平仪器。(3)前视,读中丝读数,(4)后视,读中丝读数。3.每测站各读数按四等水准表格记录;计算和校核计算要求如下:(1)视线长≤100m。(2)前、后视距差d≤±3m。(3)变动仪器高度前后的两次高差之差≤±5mm。(4)视距差累计值∑d≤±10m。(5)高差闭合差限差:平原地区20L山区20n其中L为闭合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n为闭合水准路线的测站数四、注意事项1.前后视读数必须记录四位,高差前面必须冠以正、负符号,可以以m为单位,记录成+x.xxx(或者-x.xxx);也可以以mm为单位,以mm为单位时,必须记录四位,前后的零不可省略,记录成+xxxx(或者-xxxx)2.每测站观测完毕,要立即进行计算和校核,符合要求后方可搬站。否则,需要重测。3.本站的∑d接近10m时,下一站要调整前、后视距,使之减少,但一次不超过5m。实验数据记录表四等水准测量(变动仪器高法)日期班级组号组内成员姓名测站编号后尺下丝前尺下丝方向及尺号/mm变动仪器高度前后塔尺读数平均高差h备注上丝上丝后视距前视距第一次第二次视距差d∑d后前高差(后-前)高差之差后前高差(后-前)高差之差后前高差(后-前)高差之差后前高差(后-前)高差之差后前高差(后-前)高差之差后前高差(后-前)高差之差校核∑后视距∑后∑h∑前视距∑前∑后视距-∑前视距∑后-∑前∑后视距+∑前视距∑(后-前)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点号距离(km)测站数N高差(m)改正数(m)改正高差(m)高程(m)备注A10.000已知高程点BCA∑辅助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