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优秀13篇)_2.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优秀13篇)_2.docx

2024年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优秀13篇)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优秀13篇)历史总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它我们可以加深对过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们常常考虑的问题。请看以下范文,它们或许会给你一些新的思路。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4、指导学生读四大区域图,说出各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示(播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生讨论:回答,这条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师:出示(播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水分)。界线b大致与1月1℃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界线c与地势的第一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4、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地4页。四、师课堂评价、小结: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篇二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2.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春、秋分日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2.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3.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