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课堂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它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学生智慧、情感的活动舞台。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应该关注那些关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技能和情操。而散文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运用或华美或朴素或含蓄的语言,抒发了富有诗意的而又意韵深远的情感。学习散文,更容易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对这一类文体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意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己的情感体验。今天,我结合杨光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谈谈我们教研组本学期着重探究的抒情散文课型模式——“潜心品读语言,感悟语言内涵”的阅读教学五步曲课型模式。这一模式,不管是精品课型的设计,还是单元成组教学的设计,都是适用的。这五步曲分别是:问题导引,整体感知——范读欣赏,引入情境——扣住文本,深入挖掘——自主探究,品读赏析——适度拓展,书写真情。下面结合《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精品课型的教学具体来谈谈这一模式的应用。一、教材解读《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萧红通过对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所以写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充满欢乐、甜蜜、温馨、自由,给萧红带来无限美好的回忆。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近乎口语,浅显而不单调,有趣不乏童真,但要悟出这些简单的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二、目标定位1.寻求阅读视眼的敞亮。构筑立体的园子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丰富语言的积累,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三、过程设计【课型模式环节——问题导引,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19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齐读课题。这个园子是谁的?(祖父的,我和祖父的)到底是谁的呢?我们进入课文去找答案吧。说明:构建优效课堂的关键是设计具有引领性、开放性的问题,只有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更深处。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进而引导有序而深刻的课堂讨论,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出发展。【课型模式环节——范读欣赏,引入情境】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2、13小节)听老师读第二小节,大家听音乐、看画面,细细品味。(范读第二小节)2、你仿佛走进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为什么?(美丽,充满活力)指导朗读。3、这样的园子处处可见,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13小节,文中有句话告诉我们答案。说明:语文离不开一个“读”字,文质兼美的散文更离不开“读”。读散文重在品其文、悟其神、审其美,这都离不开有目的有层次的读。【课型模式环节——扣住文本,深入挖掘】1、这个园子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句子)2、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快乐、有生机)指导朗读,反复感悟。3、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这一小节(指读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思考:从哪能感觉到园子里是自由的是快乐的是充满生机的?师: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是因为她的心是——自由的!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上,借助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说明: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从文艺理论的角度来解释这句话,大致意思是:如果内容胜于形式,就显得粗野。形式胜过内容,则显得浮华。只有内容与形式配合得很好的样子,才称得上好文。事实上,我们在对散文进行审美时,不仅要关注它的“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把握住散文的“神”,同时也要关注它的形式、表达方式等,也就是“文”,五年级的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读进去),还要学着掌握形式(作文之道),能读进去明其法,这样,才是活的语文。【课型模式环节——自主探究,品读赏析】默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看我这样指鹿为马,祖父怎么做?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平时作文时老师总提醒我们要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才生动。这段对话仅仅是语言描写,是否显得单调?(不是)这就是萧红的文字特色,平凡之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