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2 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上传人:一只****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2 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第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②新中国成立后用了三年时间,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起步——“一五”计划:①时间:1953~1957年。②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结果: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956年。①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②主要内容: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意义: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与失误(2)三面红旗:①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之后又相继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认识: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严重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③结果:导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出现。2.探索与失误(3)经济调整:①背景:严重经济困难。②内容:农村工作中纠“左”;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③结果: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3.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文革”的破坏。(2)表现:1967年和1968年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3)调整、整顿:1971年,周恩来的调整和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第一,基础知识不过关、阅读观察能力欠缺,没有看懂材料,或者没有建立材料和课本的正确联系,答案错误百出或答非所问。第二,审题不细心或答题时紧张,没注意答题依据、限制性条件和题问的分值,照搬课本或漏答要点。第三,思维狭窄,答案集中在同一层次、同一层面、同一角度。第四,罗列史实,缺乏归纳概括能力;分析问题片面,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第五,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第六,认为题问很难,无从下笔,留了“天窗”。材料解析题失分的主要原因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1)必要性:①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②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认识到大力发展自己的重工业,以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的必要性;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2)编制:早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1952年初,我国就开始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在苏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历时四载,五易其稿,直至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才审议并正式通过。因此,“一五”计划的编制是很慎重的,并且具有边制定、边实施的特点。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3)特点:①一方面,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4)成就:“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立。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5)问题:①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②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造成国家财政紧张;③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期留下了“后遗症”。(2009•广东)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A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1)1956年至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巨大的,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①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②中共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提出与指导;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国民经济;⑤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是“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