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11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上传人:一吃****福乾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11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2017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向高考·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一、开国大典1.筹备: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会议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规定首都、国歌、国旗、纪年。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意义(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新中国的成立,是___________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易混辨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1956年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解识记]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顺利过渡。2.时间:1954年。3.主要内容:确立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宪法中。4.历史意义(1)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2)加强了_____________,巩固了革命和建设成果。(3)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4)提高了人民_____________的积极性,为________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5.________年,随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同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制定完备的法律。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图解识记]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确立:________年正式以国家________的形式确立。2.人大代表的产生:经全国人民________产生。3.地位及意义: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其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易混辨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代表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大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指导思想:1956年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2.主要形式:________,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____________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易混辨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1954年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一些少数民族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____________。2.相关法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规定,195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明确的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实施情况:建国前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4.作用:少数民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易混辨析]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图解识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六、“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_____制度都遭到了破坏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