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说课稿.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舞记说课稿.doc

观舞记说课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舞记》说课稿李桂华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选的是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而本课则是在学习过《社戏》、《安塞腰鼓》、《竹影》之后的一篇课文,它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本文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作者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由衷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印度舞蹈艺术,丰富文化素养。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3、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4、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三、说教学重、难点: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文化背景、高超的语言技巧及写作的特色,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法为主,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我之所以确定以“朗读法为主”的原因是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优美的语言。五、说教学过程:(一)精导妙引(播放多媒体)(4分钟)以舞导入,初读课文利用多媒体,用一段印度舞蹈的视频导入,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舞蹈的美,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入文本读课文(展示课题,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二、预习展示,夯实基础(5分钟)三、朗读训练,整体感知(12分钟)初读课文,谈谈初读体验。1、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表达感受(1-10)──观赏舞蹈(11-18)──赞美感谢(19-22)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这部分要明确:飞动的“美”。3、找出文中描写这种动态美的句子,在议一议这些句子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飞动的美”的?具体体现在:服饰、身体、神态、心灵……四、合作探究,品析语言(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自己认为①最贴切的词语②最妙的修辞③最美的句式④最细致的观察细心品味、大声朗读并加以积累。提示学生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学生先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五、拓展延伸,教练结合(10分钟)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放飞学生想象。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结束语。(1分钟)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了卡拉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而这“心灵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同学们细细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同时也要学习大师高超的语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画面。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说课结束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双赢”活动,师生自然地结为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