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小凌****甜蜜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期中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礼是有秩序的爱。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治不良行为。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祠堂以“地缘”关系为坚实基础,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民众,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B.在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是由宗子主持和率领。C.封建社会统治者主要靠宗法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D.祠堂祭祀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祠堂祭祀活动可以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B.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C.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强化宗族观念、团结族人的作用。D.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释祭祀活动内容,指出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古代乡村每个地方都存在祠堂。B.宗族和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是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形成的。C.为了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D.祠堂祭祀会宣讲一些伦理道德,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