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读后感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家记忆》读后感精品多篇.docx

《国家记忆》读后感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记忆》读后感精品多篇[概述]《国家记忆》读后感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国家记忆》观后感篇一照片,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无疑是极有价值的。这是因为它的直观、形象和真实。与之相比,文字就太主观化。不同书写历史的人,其历史观、意识形态不同,他们笔下的历史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历史也是人的记忆,而记忆在时间的侵蚀下,会不断折射、扭曲、变形。时间,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历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已经是变了样子的。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也只有时间知道。文字,不可信;照片,则基本上是真实的。当拍摄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历史就被定格成为永恒,它不再惧怕时间。当然,照片也会有问题,例如摆拍。那张著名的美军士兵把国旗插上硫磺岛的照片,就是摆拍的。虽如此,但照片中的地理环境、战场硝烟、军装、人的面貌等等,这都是真实的,通过这些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历史氛围,所以这样的照片也是有价值的,是文字所不能取代的。观看历史照片,会有一种在场感,仿佛我们已经置身其中,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以“国家记忆”为名的书就是一本照片集,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的滇缅会战。这段历史,随着图书和影视作品的流行对我们已不再陌生,而这些由当年美军通讯兵拍摄的照片,会让我们更全面更形象地感知那段残酷而辉煌的岁月,会让我们更直观更真实地认识那些被我们曾经歪曲、遗忘的国军抗日军人。这些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愈显其珍贵。《国家记忆》观后感篇二“实际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抗战死士,是死过两次的。第一次死掉的是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另一次则是全人类历史上空前而且必定绝后地从所有人心里铲除他们用生命本应还得的永生。幸运的是,在我们所有人都死掉之后,这些在一个甲子前就为国先死的父辈仍然或者,活得会比我们久,活得会比我们的孙子还久。因为这些照片将他们不死的灵魂信息传递给我们,使他们活在千秋万代的中国人心里,而且,再也不会,不容许再会,让他们第三次死去。”这是印在《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封底上的一句话,让我感慨颇深。我们总是担心历史被掩埋,其实多余,因为即使埋得再深,只要事实俱在,无论多么久远,总会有见天日的时候。就像这本影像册,当我一页页的翻过去,仿佛冥冥中听到一个声音“都给我闭嘴,自己看照片吧!”是啊,何须说什么呢?我似乎还看到一个隐隐绰绰的身影,躲在一旁暗自窃笑。“再也不会,不容许再会,让他们第三次死去。”我觉着这话说得有点儿绝对,难说,真得难说,姑且不论第三次的问题,就是这二次的死去,尚未完全复活过来呢,怎么就这么确定不会让他们再死一回呢?倒是“全人类历史上空前而且必定绝后地从所有人心里铲除他们用生命本应还得的永生”这话说得很准确。虽决绝,但是事实。听说部队加薪了,幅度很大,越是基层的越是加得多。和平年代,这兵当得绝对滋润,加不加薪后说,就冲着一些人转业前混套房子,转业后进入政府机关当公务员显示诱惑,当兵绝对是上上之选。不过这次加薪的目的我表示怀疑,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为安全计,此处略去好几百字……《国家记忆》观后感篇三《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国家记忆》读后感篇四主编章东磐先生说:实际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抗战死士,是死过两次的。第一次死掉的是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另一次则是在全人类历史上空前而且必定绝后地从所有人心里铲除他们用生命本应换得的永生。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泪水禁不住涌出眼眶,书本上的文字也变得一片模糊。如果没有邓康延,章东磐,晏欢等各位民间人士不远万里,飞越大洋彼岸,用三个月时间去翻阅寻找封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几万张战时照片,这本书就不会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祖辈的战场也不会这样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抗战的岁月也不会这样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抗战的纪录片,震撼于黑白影像的历史的真实,但今天翻开这本由500张战地照片组成的书时,那种握在手上的真实与虚幻交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