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棉花姑娘》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棉花姑娘》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棉花姑娘》说课稿1一、说教材《棉花姑娘》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纵观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融科学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本课是一篇童话,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角色丰富,插图精美,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复现。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心理。二、说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设问,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第一学段目标“细化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并结合本教材编者的意图和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本课的具体语言文字,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等7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3、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我把借助插图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和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作为教学的重点。据此,第二条目标也是本课教学难点所在。三、说设计理念“教学的本质是对话。”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围绕“明确目标,有效设问,提高效益”这一主题,凸显以“读”为主线,以“对话”为主要途径,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升。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由于课标倡导教师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所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以读见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的“无能为力”。2、情境教学法。借助课文图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二)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自读、观察、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读说议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从简单走向丰厚”课的开始,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说它是花不是花,冷天人人需要它。白白胖胖真可爱,一堆一堆白花花。”学生肯定能很快猜出本文的主人公棉花姑娘。随后,我会让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课题。请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我将有重点地指导“花”的书写。板书完,我会让学生齐读课题。(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我在引领学生通过书空的形式板书课题时,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虽不是实际书写,但在书空的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感受到学语文,写字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真所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初读——“从被动走向主动”1、板书完课题,我会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棉花姑娘怎么了?她都请谁来给她治病?最后又是谁治好了她的病?(此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正如美国一教育家所说“那些不设防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2、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将“、病”等字词读准确。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留意学生不容易读准的词语,如“斑点”、“树干”、“可恶”等词,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朗读完后加以指导。并通过一些词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一开始可能都比较繁杂,我会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让学生简单地概况本文的大致脉络。(我们读文章,除了所谓的要把文章读“厚”,更重要的是要把文章读“薄”。通过不断引导,我们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3、趣味识字,自主学习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呢?我在这一环节中试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们观察“姑、娘”这两个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的规律。鼓励学生用学过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通过猜字谜、捉害虫等游戏,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效果。(三)精读感悟——“从空谈走向思考”生字学完,我会让学生借助插图,带着问题学习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1、借助插图,体会心情学生在交流时,肯定会找到这一句“她多么盼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