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北经贸大学《常见流行病生物学基础》课程论文——“解剖”乙型病毒性肝炎姓名:化冰学号:201110111339指导老师:杨虹院系:11级金融学院经济学类7班“解剖”乙型病毒性肝炎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一般不被治疗,因为在90%至95%的情况下病情自然消失;而慢性乙肝常需要药物、免疫调节、中药及中药制剂等来治疗。乙肝主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型肝炎带原者。乙型肝炎是全球死亡原因的第10位,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数高达艾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乙肝的预防,注重良好的生活习惯、接种疫苗、并及时进行疫苗加强是非常必要的。“解剖”乙型病毒性肝炎关键词:病毒性乙肝;病症;治疗;预防引言: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据统计,全球约有4亿HBV的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约80%的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3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专家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人约2000多万,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因此乙肝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一)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感染乙型肝炎的病毒后必然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目前认为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尤其是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年龄特点决定机体的免疫系统成熟程度,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此时清除病毒能力差,因此容易发生免疫时受而慢性化,而成人免疫系统发育完整,很容易在短期内进行免疫清除,因而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时,亦可导致慢性肝炎,而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休系统时,以及在大量炎症因子参与下,可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即发生重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定居复制,因此对于乙肝患者发病时常常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的肝外损伤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如急性乙肝可以致血清样病变是因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关节腔滑膜并激活补体所致,而慢性乙型肝炎时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膜性肾小球肾炎伴发肾病综合征,临床叫肝肾综合征。(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症特点1、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2、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3、重型肝炎: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4、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5、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ALT升高,黄疸,白蛋白下降。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可有上述体征。(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手段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1)干扰素治疗:普通IFNα;(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