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春景****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精编.docx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模板集锦七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1教学目的:思想教育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知识教学要求:认识13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能力培训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认识13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板书设计:11我多想去看看山村遥远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教学目的:思想教育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知识教学要求:认识13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能力培训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认识13个字,熟练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识生字。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读课题谁多想去看看?齐读问题引入新授自由读全文。指名汇报读。借拼音读准拼音。指名读、评读。小组交流这个孩子是那里的孩子,他想去看什么?读读看。他为什么这么渴望看升国旗仪式,去天安门呢?山区的孩子想去看升国旗。遥远、没去过。抓词体会。看图当你看到国旗升起来时,你会想些什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国旗美丽!我爱祖国,我爱北京。学生自由读。结合生活讲一讲。学习生字练读词语。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保盖头下一个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开火车读。同学挑战读。告安学习方子旁、心字底。讨论交流。读儿歌小组读一读,看谁读得好。四人读、开火车读。指导书写观察“广、升”观察“足、走”撇笔的`运行方向及长短、平撇与竖撇的区别。描红、书空。巡视学生自己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从同学出现的实际问题中发现自己写字中的优点或问题。好的方面得到强化,不足之处得以改进。分层作业1、熟读课文。2、正确书写。《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2[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教学设想]:《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教学目标]: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二、朗读课文,悟情。1、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3)、分句读课文。(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2、再读课文:(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交流: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指导朗读。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