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蓝迪智慧乐园------------------------------------------------------------------------------------------------------------------------------------------时刻不要忘记孩子的安全前言: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讲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同时生理学家也提到:"习惯是自动了的条件反射。"所以我们要搭建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的平台,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进而内化为一种"自我保护"习惯。为此父母需要了解孩子行为形成的过程,宝宝的行为需要经历生理性反应,提示性反应,最后的是主动性反应。这三个阶段的过程,在我们之前的内容经常提到,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在培养宝宝安全保护行为时,很多情况下,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都已经告诉孩子很多遍了,孩子为何总是记不住呢?那是因为孩子的自主性发展不完善,同时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还没有意识到周围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为此家长仍需要耐心的教导,同时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场景:谁家孩子赶紧看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同事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小男孩子到处乱跑,而这个时候距离小男孩大概1米左右有一辆车正在掉头。孩子很感兴趣就在车旁边跑,真的很危险,同事正要准备把孩子拉到一边,因为不知道孩子的大人在哪里。后来司机从窗外探出头,大声说:"这是谁家孩子,赶紧看住了!"这时一位老太太似乎听到了说话,赶紧跑过去抓孩子,哦,原来老太太正在自顾自的等着买油条呢……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是不是心有余悸呢!不知道老太太会不会严厉的斥责、批评孩子。可是当孩子处于有危险的环境时,大人在做什么呢?或许我们已经提醒孩子不要乱跑,但是孩子的天性就好动,如果自主意识不强的话,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一个地方,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即使大人买东西,自己的视线也不能离开孩子,要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不要用孩子的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父母,而我们心中要永远有孩子,用我们的示范来提醒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借助故事让宝宝学会自我保护在没有教育的情况下,孩子会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所以父母要时刻提醒孩子不要做危险的动作,不要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动作。介于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所以父母可以借助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便于宝宝直观的理解与把握。《不要和陌生人走》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正面的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同时也提醒父母要随时看好孩子,但这些需要家长多次的提醒与引导。记得前段时间的一个节目,具体来看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怎样。节目组设计了几项内容,即使开始已经提醒孩子不要跟着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等等,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忘记了开始的提醒,跟着陌生人走了。所以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需要一个耐心的、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单独去面对周围复杂的环境,不要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父母要陪伴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