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夸父逐日精彩教案第一名夸父逐日精彩教案第一名模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夸父逐日精彩教案第一名模板,欢迎大家分享。夸父逐日精彩教案第一名模板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难点)3、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重点)【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2分钟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炉旁,我们也许曾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满神奇想象的神话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伟大的人类之母女娲,七夕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广寒宫里寂寞孤独的嫦娥……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个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进他的神话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二、预习交流(自主学习)7分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打开书133页,自己去读读这篇神话,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几下,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在读不通的句子处做上记号,并多读几次。三、互动合作(24分钟)再读文本,感受巨人的形象1、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个怎样的人?(巨人)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太阳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长、步子大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手臂长、力量大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肚子大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身躯大三、研读课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就是这样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吗?(有或没有)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这个事实。2、出示:课文第四段(1)自由读(2)指名读(3)这样一个巨人,为什么没追到太阳?(4)默读课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决。3、同桌交流4、指名交流归纳出示:【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为什么这么渴,这么累?2、展示交流10分钟师范读:而太阳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而此时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1、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感到很失望、他觉得辜负了乡亲们的希望、他很遗憾)2、交流:他遗憾什么?3、老师精讲点评4分钟是啊,夸父的这种坚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他不仅仅是留给我们巨人形象,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让我们再一次带着敬佩去读读这段话。四、课堂总结3分钟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夸父一样为着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像“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艰难,不论海有多宽,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这句格言也诉说着同样的道理。(读)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这句话,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五、巩固拓展(练习检测)4分钟“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六、布置作业收集一些神话故事七、板书设计32夸父逐日夸父: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上的巨人教师复备栏夸父逐日精彩教案第一名模板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2、能力目标:(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2、教学难点:学习夸父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学习哪篇课文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神话《夸父逐日》!请同学们打开书。哪个同学来翻译一下题目?(生译)夸父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同学们有疑问没有?请同学们就这篇神话的题目提问,每个同学至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各提一个问题。(生提问。)还能不能跨越时空提问?(生:夸父逐日对今天和未来有怎样的影响?夸父逐日这个中国的神话对世界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提问,能够跨越时空来提问,那么我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