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检测1、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在思想上:确立的指导思想。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和实行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上: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正确道路。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展开。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其特点:“”,基础:建立在基础上。意义:第一个试点:安徽省。3、1980年,我国决定在、珠海、汕头、设置经济特区。作用:4、1984年,开放了,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批准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又作出了开发与开放新区的决定。改革开放的春雷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探究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1980年产粮分田后的第二年,小岗村每间土坯屋里都堆满了粮食,人们兴奋得在粮食堆上打滚。每年都向国家打报告要救济粮的安徽省凤阳县,这年却打报告要求扩建粮仓,他们有1/4的粮食没处存放。海南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对比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时间地点: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掀起了农村改革的浪潮。材料二: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便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是就业多了,材料一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邓小平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1.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2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机关C.学校D.农村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A.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上来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上来4.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A七届二中全会召开B中共七大召开C中共八大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5.形成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两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6.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家农户在一份合同书上庄严留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从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A.建立农村互助组B.建立人民公社C.建立农村合作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业:1、完成课后自我测评。2、背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