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腹部影像解剖上腹部得结构肝脏得正常CT表现正常表现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得环状影,位于下腔静脉前方,内径6-8mm。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2、5-3、5cm,大于4、5cm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1-2mm,厚薄均匀,超过3mm为异常增厚。胰腺得正常CT表现脾脏得正常CT表现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肝脏八段分段法(Couinaud)肝脏门脉系统肝脏静脉系统上腹部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一、脂肪肝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正常。CT表现: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①肝脏体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常表现为右叶萎缩,尾叶或/和左叶增大。②肝表面凹凸不平,呈波浪状或分叶状。③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不一。3、继发性改变:①脾大;②腹水;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扩张,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理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型: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CT表现:(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增强扫描:1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密度超过肝实质;2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3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3)转移征象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后充盈缺损。②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静脉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或位于肝门得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常为多发,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卵巢癌、骨肉瘤等得转移灶。增强扫描(1)病灶边缘强化。(2)病灶均匀强化。(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实质(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度带为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五、肝血管瘤CT表现增强扫描就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得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得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较清。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较均得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六、肝囊肿七、肝脓肿胆囊炎(2)慢性胆囊炎①胆囊缩小。②胆囊壁增厚。③胆囊壁钙化。④常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胰腺一些常用得测量值胰腺主要疾病胰腺癌CT表现胰腺癌CT表现:(1)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2)胰周积液:胰周围水样密度影。(3)肾前筋膜增厚。(4)胰内出血:胰内高密度影。(5)胰腺假性囊肿(4周后可形成)。(6)胰腺脓肿。急性胰腺炎—左侧肾旁前间隙积液慢性胰腺炎胰腺和胰管可出现钙化–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假性囊肿形成。胰腺假囊肿脾脏脾脏大脾外伤脾梗塞脾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