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章第4节 测土配方施肥.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3.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6章第4节 测土配方施肥.ppt

6章第4节测土配方施肥.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方式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植物根部吸收养分的形态养分到达植物根系自由空间的方式(3种)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主动与被动)植物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根部吸收养分的因素植物的根外营养特点、影响因素、适合根外营养的条件4.植物营养的阶段性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第三节合理施肥合理施肥的定义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报酬递减率、因子综合作用率合理施肥的方式方法基肥、种肥、追肥第4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0年代:复合肥阶段:由施用单质化肥到推广氮磷复合肥,代表肥种有二铵、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等。90年代:复混肥阶段:由氮、磷二元结构的复合肥发展到氮、磷、钾三元结构复混肥,代表肥种俄罗斯三元复合肥等。2000年以后:配方专用肥等多元化施肥阶段:逐步推广测土配方肥料,应用氮、磷、钾、微肥和腐殖酸肥料等多元专用肥主要内容一、测土配方施肥概述(二)配方施肥的作用增产:测土配方施肥可使农作物产量增产10-20%培肥: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质:测土配方施肥可协调土壤养分,提高作物品质节本:杜绝肥料浪费,节约成本科学:利用肥料效应方程,可合理分配有限肥源(三)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二、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一)地力分级配方法地力分级配方法实施的具体步骤地力分级配方法的优缺点(二)目标产量配方法——养分平衡法2.计算公式目标产量的肥料需用量计算公式(kg/hm2)五大参数——1.目标产量的确定五大参数——2.作物需肥量的确定公式中:“100kg作物需肥量”怎么算?五大参数——3.土壤供肥量的确定通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估算: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乘一个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以表达土壤“真实”供肥量。土壤供肥能力=测定值*2.25*校正系数校正系数==五大参数——4.肥料利用率的确定肥料利用率的公式(%)五大参数——5.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的确定举例解:由公式可知,目标产量所需要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施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第一步,确定目标产量:目标产量=(1+年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1+15%)*4347.8=5000(kg/hm2)第二步,确定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N=2.57÷100P2O5=0.86÷100K2O=2.14÷100第三步,求出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N=5000*2.57÷100=128.5(kg/hm2)P2O5=5000*0.86÷100=43(kg/hm2)K2O=5000*2.14÷100=107(kg/hm2)第四步,求出土壤供肥能力土壤供肥能力=测定值*2.25*校正系数N=(1.10*1000)*2.25*2.3%=56.92(kg/hm2)P2O5=10*2.25*48%=10.8(kg/hm2)K2O=80*2.25*28%=50.4(kg/hm2)第五步:求出20000kg有机肥养分供应能力N=20000*0.45%*30%=27(kg/hm2)P2O5=20000*0.20%*40%=16(kg/hm2)K2O=20000*0.60%*50%=60(kg/hm2)第六步:求施肥量N=[128.5–(56.92+27)]÷(46%*30%)=323(kg/hm2)P2O5=[43–(10.8+16)]÷(44%*15%)=245.5(kg/hm2)K2O=107–(50.4+60)为负,说明土壤钾元素足够满足目标产量下玉米对钾素的需求,所以无需施钾肥。所以肥料配方为-N:P2O5:K2O=1:0.73:0推荐施肥方式:磷钾肥基施,氮肥40%追施养分平衡法的优缺点(二)目标产量配方法——地力差减法(三)田间试验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补充:3414试验1.什么是“3414”最优设计2.“3414”完全实施方案该方案除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如要获得有机肥料的效应,可增加有机肥处理区;试验某种中(微)量元素的效应,在NPK基础上,进行加与不加该中(微)量元素处理的比较。3.“3414”部分实施方案——N、P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结果计算根据产量求出最适施肥量和最佳肥料配比优点:能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