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动我们的经典.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别乱动我们的经典.doc

别乱动我们的经典.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前些年,我们的老城改造在某个领导的办公室,为了个人的所谓政绩,把古建筑和古城破坏殆尽,使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时,已悔之晚矣!今天,我们的某些学校也正在进行类似的破坏行为,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当今世界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永恒的。我们的四书五经,琼林幼学,诸子百家,都是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华文化之源。可经过十年浩劫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人视文明为封建糟粕,常常冠以“迂腐”“古板”“僵化”等词语,对读古书之人投以另类目光,甚至时常语带讥讽。然而,当我们在世界交往中,看到西方国家对中华文化惊叹不已时,我们又开始糊弄我们的经典了。首先看《易经》,此乃群经之首,可由于民间对其的异化、神化,认为看易经就是迷信,想从事风水、算命、相面、预测等的行业,殊不知,易经的最大魅力在于其博大精深,无所不包的易理所在。易经既是先辈留给我们认识宇宙万物的“天书”,又是一种哲学,还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百科全书。天道地道人道,道尽万事万物。乾卦坤卦变卦,卦显生前生后。(原创)从夫子到孟轲再到朱理学,无敬仰之。他所蕴含的深邃的处事哲理为世人所惊叹。然而有今天所谓的书生弃之若履。心痛之。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皆是国学之经典,可我们有的人不去认真研读,只是浅尝辄止,断章取义、东施效频。视四书五经为酸、迂。尽管其中有些历史局限的思想,可其能使中华民族几千年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各国仰视之民族,而现在我们所谓的新人,在世界人的眼中又是什么呢?三字经、弟子规等。是中华民族之精粹。成就了炎黄子孙为“上邦之民”、“礼仪之邦”。可现在我们的学校在做些什么?一、为功利开国学课:附庸风雅,一哄而上。学校缺乏必要的师资,自己对国学更是知之甚少,其实内心就是用来装点学校的所谓特色。其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二、国学教育庸俗化:对国学缺少来自内心的尊重与理解,对先人的字字珠玑更是无从认同,认为随便讲两个故事,背几句文言就是国学。三、随意糟蹋经典:当今流行学校特色,殊不知经典厄运难逃。有的学校对三字经随意糟蹋,改得面目全非。其美其名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于是乎“课堂三字经”、“安全三字经”“礼仪三字经”等五花八门。请问何德何岂容对前人之经典信笔省涂鸦。不仅是对经典的亵渎,更是误人子弟。孔子云:述而不著.夫子尚且如此,我辈怎能乱写乱画且让我们的孩子去背去记。荒唐之极!四、不敬重圣贤之书、经: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所载乃是圣贤之言。我们不规定像古人一样——读书前沐浴更衣焚香净面净手庄严肃穆,当内心真正平静下来后,翻开书本学习。但对书本恭敬到虔诚,对知识的敬畏是不可少的。书本自不负你。尽管现代不强调形式,可内心的敬仰之情不可稍怠。如果了解了这些,我辈凡夫俗子还能动辄编改“学校特色三字经”,岂不脸红。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岂能借特色之名来乱动我们的经典。我们只有好好的传授国学经典原文,最多加上自己的个别参考,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在经典中自己惴摸领悟,通过一定的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品味经典的奥妙,有个性的选择其中的观点,接近“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式东方特色之目标,才是我辈学校教育之国学教育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