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013江苏考纲要求】考点考试要求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整理】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货物美价廉,竞争力强。(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也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2.表现:(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其与农业的分离(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内忧:阶级矛盾尖锐;外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3.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5.指导思想:中体西用6.内容: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重要的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70年代,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影响:(1)洋务派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产生:(1)历史背景: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②洋务运动的诱导③外商企业的刺激(2)概况:时间19世纪60、70年代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产生途径两条途径(一方面是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另一方面是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德英)、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高潮):(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一战前(2)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外部因素)。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3)代表企业: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周学熙在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4)政治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短暂的春天”)(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GB3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如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2)概况:①纺织业(最大)和面粉业(第二)发展最迅速②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发展显著,重工业有一定增长。(3)后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原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4)政治影响:促使无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为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奠定了阶级基础。(5)特点:①发展不均衡:①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②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②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小,中国仍以农业为主。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年——1936年,“较快发展”)(1)原因: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2)概况:工农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1935年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